“暖心墻”既讓人溫暖更留人自尊
在江蘇宿遷泗陽縣城,有這樣一面墻,大家稱它為“暖心墻”,可以拿出一件不需要的衣服,清洗乾淨後挂在暖心墻上,提供給需要它的人。這面紅色的墻十幾個掛鉤上都被挂上了棉衣、夾克、毛衣、羽絨服等禦寒衣物,墻上寫著“讓這個城市冬天不再寒冷”。愛心墻的發起人翁亞敏説,自2月9日至今,已經有很多愛心人士把衣服挂起來,也有人默默地領走需要的衣服。(2月25日央廣網)看到這則新聞,筆者不禁心頭一熱:“暖心墻”既讓人溫暖更留人自尊!
《禮記、禮運篇》雲:“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簡單地説,就是人不僅僅以自己的親人為親人,以自己的子女為子女,要體現社會的博愛精神。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説:“人家幫我,永志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助人不因善小而不為。將自己的閒置衣物捐獻出來挂在墻上,供過路行人免費取用事雖小,但能為有需要的群眾送去溫暖和關愛。
歌手韋唯在《愛的奉獻》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暖心墻”善舉也告訴我們:一個人、一個單位的能力有大小,成就也不同。但是,一星之光,可以給在黑夜中跋涉的人傳遞希望;滄海之滴,在沙漠之中,可以拯救一個生命;一件衣服,可以讓衣著單薄的人度過寒冬。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社會需要熱心腸。面對他人的困難,只要我們人人都伸出溫暖的手,再小的善舉亦能溫暖一片天空、傳遞人間大愛。
《詩經》中有“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之説。從“木桃”到“瓊瑤”,只是一枚感謝的種子而已——緣于愛與被愛。正如孝敬父母不能等一樣,行善也不能等。期待更多被“暖心墻”事跡感動的人,期待更多得到“活雷鋒”幫助的人,接力傳遞愛心,讓愛心産生更大的正能量,讓“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向善享受伴隨人之一生,讓“雷鋒精神”一年365天在神州大地處處看得見、摸得著,讓百姓天天有獲得感!(台灣網網友:王紅峰)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