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同一天生日”受質疑,讓誠信公開驅動慈善事業發展

2018年01月04日 14:11:00來源:台灣網

  近日,一個名為“同一天生日”的募捐活動在朋友圈刷屏,但有人質疑此活動資訊造假。例如同一個受助的貧困學生,卻在不同的生日界面中出現,而且名字也不同,這樣的公益活動,在網路上引起了不小的爭議。對此活動的主辦方回應稱産品調試錯誤並向公眾道歉,但該事件給國內慈善事業帶來的質疑卻不會在短時間內消除。從羅一笑到袋鼠騎手到同一天生日……中國慈善業已歷經風雨,公眾的捐獻熱情不應再被人為因素冷凍,網路慈善是對公益事業的一種創新,更應建立在誠信、公開、透明的基礎上。

  誠信是慈善不可或缺的基礎,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就此次事件而言,其本身是一個不錯的公益活動,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首先,募捐行為必須建立在真實和信任之上,獻愛心本來是件好事,可以連基本的資訊都出現錯誤,而丟掉了公益事業公開透明、規範合法的本色,最終失去的會是公眾的信任。目前對此事件的質疑甚囂塵上,比如貧困學生是否真實存在?受助人的資訊是否能被公開?善款流向了哪?這些運營上的漏洞已經引起不少質問,也涉及到法律問題,不僅會對捐助人産生傷害,讓善心蒙上陰影,進一步而言,這樣做最嚴重的後果是會導致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不到幫助。只有通過調查講清楚説明白,才能消除公眾的疑慮,為愛心保駕護航。

  慈善機構需要對善款的流向做到公開透明,只有保證善款用在實處,才能不讓奉獻愛心的網友們寒心,才能保障以後的慈善事業健康發展。同時,善款流向的公開透明也會減少由於資訊不對稱帶給公眾的疑慮,保證公眾的知情權。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慈善機構的監管力度。對於善款籌集的目的進行驗證,保證相關資訊的可靠性;對善款籌集的過程進行監督,監督落實善款的使用,並向社會進行公示,公開捐贈記錄、善款發放進展、善款使用進展等。讓公眾有更多機會了解項目實施情況,並監督善款的執行。只有保證善款流向的公開透明,中國的慈善事業才會有良好的未來。

  誠信、公開、透明會助力慈善事業的發展,也會增加公眾進行公益行為的信心。國內的慈善公益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這一路一定會有磕磕碰碰,但是要避免犯低級錯誤。“同一天生日”也是當下公益環境下的産物,和大環境一樣還要成長,關注這個事件的每個人都是公益慈善的利益相關人。問題事件不能被放大和誇大,需要每個人一起去努力把慈善宣傳好,做好。只有如此,才能幫助到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台灣網網友:邸澤鑫)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5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