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臺灣蔡英文當局“行政院”審查“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修正案規定,涉密離退職軍方、公務及政務人員“登陸”管制至少3年,且管制期限只增不減;管制屆滿,一定層級以上的人登陸增訂申報制及罰責。修正案也指出,曾任“國防”、“外交”、大陸事務人員或其他與“臺灣安全”相關機關的政務副首長或中將以上人員,不得“登陸”從事政治性活動。
而所謂政治性活動是指大陸黨務機制、行政機關或政治性機關團體舉辦的活動。此外,針對違反許可制及申報制的人員增訂罰則:一旦應申請許可但未申請,處以2萬至10萬元(新台幣,下同)罰款;若違反申報制規定,處以1萬至5萬元罰款;違反規定從事政治活動的人員,裁罰較重,將處20萬至100萬元罰責。
蔡當局如此嚴防離退職軍政高官“登陸”,至少有以下一些意圖。
打擊“異類”。民進黨長期以來,為了鬥垮、鬥倒、鬥臭其主要政敵國民黨,極盡抹黑造謠之能事,抹黑國民黨當局為“外來政權”,抹紅國民黨推動兩岸交流“傾中賣臺”,去年上臺執政後,便利用掌控“行政”、“立法”甚至大多數縣市的機會,迫不及待地打著所謂“轉型正義”的旗號,對國民黨黨産進行清算和追繳,企圖使國民黨“斷炊”散夥。
民進黨從上到下普遍認為,臺灣離退職軍政高官由於過去長期受到國民黨的領導、教育和培養,不僅普遍在兩岸政治定位上具有“兩岸一中、反對‘臺獨’”的意識,與民進黨的“一邊一國、謀求‘臺獨’”的政治立場南轅北轍,而且具有認同和支援國民黨的政黨傾向,是國民黨的傳統“鐵票”。所以,民進黨一直把臺灣的離退職軍政高官看作“異類”,早就把他們當作“眼中釘”、“肉中刺”欲除之而後快。
民進黨蔡英文當局製作、審查、通過“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明確規定離退職軍政高官“登陸”級別、管制年限、申報程式、處罰金額等標準,特別是規定不得“登陸”從事政治性活動,就是蔡當局未來隨時對“登陸”從事所謂政治活動進行處理的“規章制度”。這個遊戲規則是蔡當局制定的,解釋權歸蔡當局。一旦未來有臺灣離退職軍政高官“登陸”開展活動,恐怕即使是從事一般性的文化交流活動,但鋻於他們“登陸”違背了蔡當局“親美媚日離中”的戰略以及他們與國民黨同心同向同行的思維,也可能會被蔡當局定性為從事政治性活動,對相關“登陸”人員依照此一修正案進行嚴肅處理,從重處罰,儘管對他們不公平,但已達成了打擊“異類”的重要目的。
安撫“獨派”。儘管蔡英文當局認同和支援在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去中國化”運動,也推動“新南向政策”,積極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還拉攏美國和日本“力抗中國壓力”,但“獨派”對她主張“維持兩岸現狀”、重用“老藍男”頗有微詞。與此同時,蔡英文施政表現民調直直落,根據民進黨以往施政滿意度低,擁抱綠營的慣例,蔡當局為了民調止跌回升,也選擇擁抱綠營“獨派”。
蔡當局出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祭出對“登陸”從事所謂政治活動的離退職軍政高官的“鍘刀”,為未來對“登陸”離退職軍政高官“開鍘”提供了“法律依據”。雖然此修正案規定的處罰標準未達到“獨派”的過高要求,但總算是對“獨派”的一個交待,自然會令“獨派”雖不滿意但可接受,達到蔡當局安撫“獨派”的效果。
防止“統戰”。蔡英文上臺對兩岸事務雖口口聲聲説“維持兩岸現狀”,強調“有溝通、不挑釁、無意外”,倡導“相互釋放善意”,但在政治上採取“反中”立場,揚言“力抗中國壓力”;在文化教育上採取“去中國化”措施,恢復“臺獨”課綱;在經濟上推動“新南向政策”,妄圖擺脫單一市場(大陸市場);在軍事上實行“倚美日謀獨”政策,提升臺美臺日交流層次,顯示她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推行“親美媚日脫中”戰略。
臺灣離退職軍政高官“登陸”參與包括政治活動在內的各類交流活動,與大陸人士一道商討兩岸經濟社會等方面的融合發展之計,與蔡當局“脫中謀獨”的戰略背道而馳。另外,他們曾經在臺灣身居要職,掌握著大量的臺灣軍事、外交、內政等方面的機密情況,蔡當局擔心他們“登陸”會有意無意洩露臺灣的一些機密訊息。最令蔡當局擔心的是,離退職軍政高官是臺灣社會的政治精英,他們在臺灣社會享有較高的民望,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凝聚力、號召力,如果經常“登陸”去參與各類活動,就可能引起更多的臺灣社會精英人物去效倣、跟進,被大陸的“兩岸一中、反對‘臺獨’”的立場所熏陶、所感染,回臺後替大陸的“統戰”思想所背書,在臺灣社會傳播“兩岸一中、反對‘臺獨’”的思想,讓日趨“臺獨”的臺灣民眾被“統一”的思想所“洗腦”,充當所謂大陸“統戰”的工具。
蔡當局拋出“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案,對離退職軍政高官“登陸”從事政治活動作出處罰規定,就是讓他們基於自身利益考量屈服於蔡當局的這一壓力,打消“登陸”念頭,放棄“登陸”計劃,從而達到防止他們成為大陸“統戰”工具的意圖。(台灣網網友:張良驊)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