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是廣西玉林民間的“夏至荔枝狗肉節”,但受動物保護主義者與吃狗人士多天來的對峙影響,狗肉銷量明顯下降,涉狗市場及餐館不得不低調做生意。與此同時,動物保護主義者的一些過激行為也引發了本地人的反感(6月22日《新京報》)。
夏至之日,玉林狗肉節引發的吃狗與愛狗之爭,越來越充滿狗血的劇情,“愛狗人士”與“吃狗人士”的爭鬥,終於從隔空喊話、比拼行為藝術,“升級”到當街辯論、肢體衝突,甚至引發民眾聚集、對抗。只是以罵戰、付諸武力的方式,詮釋文明的差異,不僅讓斯文掃地,而且觸犯了法律底線。一年一度的玉林狗肉節,導致的是排隊站位式的爭議與角力。最後的結果,引發的卻是更加情緒化的宣泄。所謂的“愛狗人士”,失去了繼續站在道德的高點,口誅筆伐的道德正義感。而玉林更是付出狗肉銷量、美譽度雙銳減的代價。
玉林“夏至荔枝狗肉節”在中國一個角落裏維繫自己四五百年的傳統,在這麼大的社會裏,本應不被打擾。但問題是我們處在網際網路時代,玉林自己也有向外部展示這一傳統的願望,這個狗肉節因此被一下子“盯上”了。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狗肉節,一個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文化傳統,它成了支援和反對食狗肉兩股文化力量的一個對撞機會。
雖然不能説此次狗肉之爭已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但不能不説爭論並沒有産生共識,而是激發了對立與衝突。網路上的爭論也是針鋒相對,地域和人身攻擊越發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政府不介入則明顯失位,因為目前的民間自我糾偏能力還無法實現自我解決。
在國外,韓國一直面臨著“拒吃狗肉”的民間運動,但有一點在於,政府在治理過程中明確了嚴格的權利邊界:你可以動用一切媒體力量去鼓吹、去勸誡,但不能給狗肉館的店主打騷擾電話,或動用物理手段阻止他人吃狗,否則就會被法辦。你可以吃狗肉和賣狗,但不能虐待動物,且符合食品安全的標準。恪守權利邊界,才會彼此相安無事。
總之,以不文明的方式,詮釋文明的差異,造就不了文明的盛宴,最後只能成就,偽動物保護主義者、偽民粹主義者的暴戾與瘋狂。沒有了問題意識和理性態度,在公共事件的討論中就可能陷入情緒化對抗。對於價值觀和道德範疇的問題,則要交給大眾和時間,以大多數人能夠接受為標準,一個文明社會所秉持的主流價值觀,應該能夠區分哪些是出於生存和生活需要的殺生,哪些是只代表愚昧落後的不必要的殘忍。(台灣網網友:王子銘)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