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鏡頭對準醫院婦産科,《産科醫生》是國內第三部了,近日在北京衛視首次上星播出的這部劇,由花兒影視公司出品,這家出品過《甄嬛傳》等作品的公司,掌舵人是著名導演鄭曉龍,這次鄭曉龍出任了《産科醫生》的藝術總監,使人期待它是否具有鄭氏色彩。
進個醫院,生個孩子,這有什麼故事好講?帶有這個疑問的觀眾,看《産科醫生》會發現,原來生孩子真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有“專業醫療劇”之稱的《産科醫生》,在展現分娩過程時,是“真刀真槍”拍攝的,有暈血的觀眾要謹慎觀看。但是,這樣的描繪,也會讓男人真切地感覺到,女人生孩子真不容易,也會讓那些未婚女孩子,對生育更多了一些壓力。
有沒有必要那麼鄭重其事地把醫生拿剪刀、醫療器械搖臂的移動、推車的滾動等等全部收攏在鏡頭下?這要一分為二地看,這些細節一方面和情節無關,有佔篇幅的嫌疑,另一方面,如同警匪劇中不可缺少的跟蹤、追車等常規動作一樣,這些細節的確也強化了故事的感染力,渲染了故事氛圍,會讓觀眾安坐在座位上,為劇中人物揪心。
《産科醫生》改編自同名小説,因此劇本有著不錯的人物基礎和情節交叉。電視劇在一開始就埋下了各種矛盾關係,佟麗婭飾演的進修醫生,遇到了王耀慶飾演的海歸醫生,兩位副院長在院長即將退休前所展開的職位競爭,以及相關人等對産科主任一職的覬覦,讓《産科醫生》不再是一部單純講述病房故事的作品,人情、人心、政治、爭鬥等元素的加入,不禁使人感慨,醫院裏也有著社會上其他單位都有的那些溝溝回回説不清道不明的東西。
印象深刻的是第二集中的一場戲:為了慶祝海歸醫生第一例手術的“完美成功”,其老師(副院長之一)邀請院長和其他科室領導一起慶功,在宴席開始前,一幕時常在官僚場合出現的場景展現于觀眾眼前。這樣的場景會讓人有些擔心:如此心思不純的醫生們,如何才能把全部心思放在病人身上,而不是放在爭權奪利方面?電視劇沒有美化醫生職業,這也是它讓人覺得比較可信的地方。
這些年醫患關係緊張,時不時曝出“醫鬧”新聞,但就《産科醫生》所描述,就算醫院領導、醫生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時常為私心所左右,但在真正面對病人的時候,他們還是盡職盡責的,這是因為,病人不但是他們的施救對象,是體現“救死扶傷”理念別無他途的方式,也寄託著他們的職業理想,做的就是救人的工作,怎麼會草菅人命?所以,就算時有醫生收紅包、把棉紗遺忘在病人腹內等新聞傳出,但醫生整體上還是最值得信任的群體之一。像《産科醫生》這樣的電視劇,除了可以娛樂觀眾,還肩負幫助醫生與公眾進行溝通的重任。
《産科醫生》導演李小平曾創作《父輩的旗幟》《野鴨子》等獲獎作品,此次執導《産科醫生》,採取了平實的表現手法,融合了專業劇、職場劇、官場劇的元素,把《産科醫生》拍得既有看點又催人深思。佟麗婭、王耀慶這對組合,讓劇擁有了時尚元素,其他幾位配角演員,在表演上也可圈可點。限于題材與內容方面的限制,國産劇還拍不出類似《豪斯醫生》那樣的高水準,現在拍《産科醫生》權當練手吧,為以後拍優秀的專業劇打基礎。(韓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