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辦晚會,不如把舞臺交給市場

時間:2013-03-20 15:04   來源:新京報

  奢侈辦晚會,應該減少和杜絕。政府關注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諸如晚會之類的群眾喜歡參與的項目不該斬斷,但這些本身應該更多地讓市場來調節和制約,在這個過程中讓奢華變成多元,讓浪費變成繁多。

  《人民日報》近日報道,眼下越演越烈的各類演出遍地開花,其舞美追求高投入、大製作、全景式,地方晚會都講究大場面,舞臺浪費的背後是形式主義和奢華攀比的不良風氣。報道不僅對大量的鉅額投入但卻只是一次性使用的現狀,表示痛心,還針對地方晚會的各個環節給予了揭露式報道,譬如“舞臺宏大才能拉來贊助”、“缺監管道具價格隨意報”等等。

  各地政府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熱衷於舉辦晚會,這已經見怪不怪了。許多地方晚會一方面浪費了大量的稅收,另一方面也成了腐敗的發生地,給社會帶來了“負能量”。這種狀況亟待改變。

  不過,你身在北上廣這樣的城市,對精神生活不會太發愁,從國外一線流行藝人,到懷舊性、經典性的大中小型演出,都能找到自己的情操安放之處。但如果長期在二三線甚至縣城生活,又有一顆嚮往精神生活的心,大部分時間該如何打發呢?小城市能看到大明星的機會就只限制在了各類晚會上了。這其中除了港臺大腕、國內名家,更有號稱從來不接外單的著名主持人。

  所以奢華晚會應該成為詬病去檢討,但是否真像有些人提出的簡單一刀切地方晚會全部停辦,也值得討論。想像一下,對於常年看電視、上網吧的小鎮青年來説,偶爾有這麼一台風情並茂的真人秀晚會,那怎麼説也算是一次難得的體驗和回憶。

  現在的問題還是出在因形式為先的晚會而滋生出的腐敗。好比我喜歡喝牛奶,這沒問題,從營養和口感來説都是需要的,但要注意牛奶的新鮮與否和是否被污染、有無不良添加劑等問題。我們在文化領域諸多方面,既缺乏傳承,也沒有操辦經驗,甚至連祖上前輩留下的教訓也不多。貧瘠的幾十年之後如今終於可以適當發展一些精神文化事業,但碰到的障礙也顯得格外刺眼。這裡面有趁火打劫的,也有千方百計要分一杯羹的,正如文化公司的一句口頭禪:“政府的錢最好掙。”

  減少奢侈、杜絕貪腐,但不應該因噎廢食,就像城市建設也難免有污染和腐敗但不能就此放棄建設。就地方晚會演出來説,急需一些正規的、規模化的公司和操辦團體,比如多少錢做什麼樣的事,應該有市場範例,而不是急三火四地找二道販子公司或者以賺差價為目的的仲介。按需提供、合理所需,這正是市場經濟的一個穩定方向。

  還有,政府對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投入不應該因此減少,諸如晚會之類的群眾喜歡參與的項目不該斬斷,但要更科學地規劃,走市場的道路。大操大辦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適當的文化放權,未嘗不是精簡職能做好服務的一種嘗試。越來越多的社會呼聲需要地方政府減少各部門之間的重復性晚會,也要求讓更多的市場化演出進入當地的文化消費中。地方政府應當在這個過程中,積極引導,讓奢華變成多元,讓浪費變成繁榮。當歌舞難以吸引年輕人時,可以有戲劇、小型歌友會、放映會;當聽厭了千篇一律的民族唱法之後,來點草根歡快的《江南style》。在物質極盛和每個人的壓力如此強勁的今天,文化娛樂畢竟能帶來釋放,何樂而不為呢?(朱白)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