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聖依拜趙本山為師(資料圖片)
據東北新聞網10月8日報道,趙本山讚黃聖依唱、跳、鬥、舞樣樣出彩,完全符合二人轉演員的標準,並笑稱可以考慮收黃聖依為徒。黃聖依順勢叩拜,趙本山驚詫之餘,忙蹲身去扶黃聖依,連説“使不得、使不得”。可以説,黃聖依和趙本山這一老一少都是當今演藝界的兩顆不同種類的星星,而且是非常耀眼和不同凡響的星星。然而,筆者真沒想到,時尚、美麗、活潑的歌女黃聖依,竟然能以傳統的拜師大禮向本山大叔行叩拜之禮,讓他收自己為徒。説實話,如果不是出於真心誠意,恐怕不會出現如此令人感動的場面。我相信,黃聖依不是逢場作戲,正如她10月7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説:“趙老師作為表演藝術家,我由衷尊重;二人轉是最樸實的給老百姓帶來無限歡樂的表演形式,我由衷喜愛;二人轉演員成名自草根,個個身經百戰、身懷絕技,我們由衷佩服。基於這三點,我拜師也是由衷的真心實意。”由此可見,人與人的交流與溝通,人與人之間的溫暖與關懷,都會成為啟發心智與心志的試金石,都會讓更多人見證誠心誠意展示給人們的新型師徒關係,以及所成全的這段美不勝收的麗人與草根的師徒佳話。
在當下,年輕人,特別是那些已經成為星星的年輕人,一個個均以大腕自居,那种經常耍大牌,被媒體不斷曝光的星星們,恐怕沒有這份真誠,更不會給趙本山行下跪禮拜師學藝。由此,我想起了《論語 子張》中的那句富有哲理的名言:“日誌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其意是説,隨時知道自己還有沒學到的,隨時復習自己已掌握了的,可以説是好學習了啊!在這世上,一個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各方面的知識與技能。所以,人們也更明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無止境”的深刻道理。
可以説,當今的社會發展是日新月異,發展速度之快,世人皆知。但是,真正能擺脫社會紅塵之侵擾,潛心拜師鑽研藝術的年輕人卻不多見。黃聖依能從趙本山身上發現對自己有益的東西,稱得上是聰明之人。不同門類的藝術雖不盡相同,但總有相同之處,總存在著相得益彰的互補性。作為藝術,只要我們能選擇從其相互比較的角度去學習,去探索,就能找到許多為我所用的藝術途徑和精益求精的絕妙之處。如果我們不在藝術上對不同門類進行比較,就會錯誤地認為相互“不搭界”,也沒有什麼可取之處。然而,經過認真比較和探索之後,就會改變自己原先的思想認識,從對方那裏就能找到相互借鑒的理由,並選擇其精華將其轉化為正在使用的藝術門類當中去,使藝術具有新的創新成分。
黃聖依難能可貴在於自己有靈性。當她下跪拜師時,趙本山讚黃聖依唱、跳、鬥、舞樣樣出彩,完全符合二人轉演員的標準,並笑稱可以考慮收黃聖依為徒。黃聖依順勢叩拜,趙本山驚詫之餘,忙蹲身去扶黃聖依,連説“使不得、使不得”。二人起身後,趙本山説:“聖依的國內外影響力不在我之下,歌唱得好,舞跳得好,戲演得更好,我不能教你啥啊。”黃聖依答道:“趙老師作為德高望重的人民表演藝術家,不僅可以教我演戲、唱歌,更能教我做人。”黃聖依隨後行拜師禮,正式入門趙家班。她的:“不僅可以教我演戲、唱歌,更能教我做人”。就很快地把師徒之間的精神距離拉的更為近了。不管是學藝,還是學做人,對於黃聖依都很重要,而不是一般意義的重要。怎麼做人可是大學問,大智慧。黃聖依如若能通過趙本山學會怎樣做人,怎樣處事,怎樣從藝,誰又能不説這是大學問和大智慧呢?
《論語 陽貨》中曰:“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其意為,愛仁德不愛學習,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愚弄;愛動腦筋但不愛學習,它的弊病就是會不踏實;愛誠實但不愛學習,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而受到損害;愛直率但不愛學習,它的弊病就是説話尖刻刺痛人心;愛勇敢但不愛學習,它的弊病就是容易搗亂闖禍;愛剛強但不愛學習,它的弊病就是膽大妄為。由此看來,做人也不是一件身份容易的事。真的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地磨練我們每個人的意志和品德,看我們是否具有足夠的真誠。
黃聖依年輕有為,又天生麗質和時尚;趙本山老誠厚道,又是草根家族中的一員,又有人生的酸甜苦辣,他的率真與坦然,造就了他來自生活豐富多多彩的小品傑作。他們一老一少之間不是缺錢,而只需要真誠地相濡以沫,就能讓雙方獲得藝術上的精益求精。筆者相信,老趙不會隱藏壓在箱底裏的看家本領不教于小女子黃聖依,黃聖依更不會在學藝之路上耍滑偷懶。她只會“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們絕對不需要懷疑什麼。(郭喜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