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體育總局副局長肖天受訪時表示,金牌多了,一些學者説金牌沒什麼價值,要中國運動員放鬆、享受比賽。可是倫敦奧運會,哪怕是我們的金牌少拿了一點,老百姓能把你罵死。(《羊城晚報》7月29日)
金牌拿少一點,會不會被百姓罵死?如果金牌和獎牌總數,不是世界第一了,百姓會不會罵?如果金牌數少於上屆北京奧運會,百姓會不會罵?對這些問題,想必只有到奧運會結束,才會有最終結論。
中國隊首日奪得四金,奪獎牌的勢頭是“一如既往”的好。可是,與奪獎牌的大好形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無論在網上,還是從身邊親戚朋友的口中,我們能夠聽到許多看淡獎牌榜的聲音。許多人開始認為,金牌總數或者獎牌總數是否第一,和自己真實的生活關係並不大。而寄託在金牌與獎牌上的愛國主義,似乎到了很平靜、很理性的一個階段。
關於金牌數量與全民體育之間的關係,媒體和坊間早就有過反思。2010年亞運會結束之後,新華社曾發表一篇署名文章《我國金牌數世界第一是諷刺》。文章將金牌第一和國民身體素質差這一事實拿來對比,認為唯金牌論的體育發展觀念不僅浪費大量的公共財政,而且也對公共體育事業發展和公眾健康構成了忽略或遺忘。這樣的觀點,贏得了許多的支援聲音。
金牌的本質是什麼?肖天説,“金牌只是一種數值。打個比方説,中國的鋼産量世界第一,但是我們的發動機,滿大街跑的汽車,哪個是純粹國産的?沒有,因為你的特種鋼、高鈦鋼不行。”應該説,肖天的比喻很到位很貼切。記得在2010年亞運會上,有西亞球迷就打出了這樣一幅令國人傷感的標語:“我們沒有體操,沒有乒乓球,沒有跳水,但我們有足球。”因此,比金牌數量更重要的是,金牌在全民體育中的品質。
每一位到了倫敦的運動員,在過去的幾年時間中,都吃了不少苦,流了不少汗,現在到了他們發揮自己能量去為國爭取榮譽的時候了,他們應該去努力爭金。但是,作為奧運會的旁觀者,作為普通老百姓,對於金牌的數量仍然要看淡。無論中國代表隊是不是在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我們都需要看淡。金牌數量世界第一,可以證明的東西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多。
其實,現代奧林匹克之父顧拜旦説:奧運會最重要的不是勝利,而是參與;不是征服,而是奮力拼搏。奧運會不是全以金牌論英雄的,每一位參賽者都是英雄。因而,我們在為“成功者”加油的同時,莫忘了給奧運“失利者”一點掌聲。少拿幾塊金牌,天不會塌下來,老百姓也不會把代表團罵死。(王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