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不僅造成官場權力“價格”的高企,同時還帶來了社會的泛權力化。在官言官,官場的邏輯就是權力的邏輯,這不奇怪;奇怪的是,社會也被泛權力化了,權力也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甚至成為一種社會規則。社會本來應該成為稀釋、抑制官場權力的重要機制。社會力量的良性發育可以制約權力的傲慢與任性。但現實的問題是,權力巨大的傳染性和擴張性,造成社會的泛權力化,表現為社會對權力的過度迷戀,從而社會幾乎一邊倒地奔向權力,權力重心的傾斜誘致中國社會的價值偏至和結構失衡。官場小説的熱銷,可能也與中國社會這種超重的權力偏好有關。權力對於很多圈外的人而言,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他們雖不能直接體驗,可以通過官場小説獲得替代性滿足。正因權力的泛社會,造成了社會性的權力迷信。官場小説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泛權力化社會的接受期待。
中國官場智慧博大精深。這些智慧,既有顯性的,也有隱性的;既有可道之道,也有不可道的“非常道”。把握這些,既要有經驗墊底,也要有悟性支撐。中國官場的魅力在此,煩惱也在此。如今的官場,有多種規則並行,形成了立體、複雜的規則體系。要在這種複雜的官場規則體系中從容穿行,實屬不易。即便是那些泅渡多年的好手,也不能如閒庭信步,做到無驚無險。要想把握好那些錯綜複雜的官場規則,核心資訊是甚為關鍵的。但官場關於權力運作的核心資訊是一種稀缺資源,尤其是那些真正頂用的資訊,更是稀缺。近年來,形形色色涉及官場規則的書籍進入市場,實際上就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這方面的資訊需求。官場小説的出場,也可作如是觀。
官場小説的功能表現在兩方面:首先,官場小説作為一種權力想像,是對現實世界的替代性補償。它以虛構的形式對官場進行“在場”想像。權力在現實社會中的超重誘發了中國社會的權力想像。官場小説即是為了滿足人們這方面的想像。權力在現實社會被看得有多重,官場小説可能就有多熱。其次,在官場資訊不透明的情境下,官場小説“假亦真來真亦假”的言説,充當了一種資訊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權力資訊的功能性缺失。不難發現,從官場小説裏蒐求官場進階指南的讀者不在少數。既然現實生活中的這方面資訊是稀缺的,那就從官場小説中尋尋覓覓吧。這種虛中求實的做法,也是行為主體的實用理性使然。問題是,官場小説不能了然揭示出神秘的權力學規則,更不能昭然破解權力密碼。看得出,黃曉陽的《二號首長》比他的許多同行做得出色一些。他把為官的技術揭示得更“哲學”一些,也觸摸到了一些中國官場的權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