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連海剽竊真還是假

時間:2012-05-29 10:37   來源:四川線上

  日前有媒體報道,山西學者馬甫平狀告紀連海著作權侵權案,6月19日將在晉城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馬甫平認為,紀連海曾剽竊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自己的論文全文8900余字,紀連海剽竊了8497字。馬甫平要求紀連海公開向自己賠禮道歉。(5月28日《齊魯晚報》)

  這則新聞報道出來,有人便搬出紀連海與百家講壇的關係,似乎覺得紀連海抄襲論文,百家講臺要負主要責任。其實,紀連海的抄襲論文是大環境之下的個案。民眾要理解紀連海剽竊論文一事,還需借助大環境進行理解,不能把紀連海剽竊論文放到小環境裏去理解。

  在中國,小到大學生的畢業論文,大到專家學者的學術論著,抄襲可謂普遍現象。紀連海作為具體的清史學者,抄襲別人論文是大環境之下的個案,與百家講臺不存在無必然聯繫。一些人要是把百家講臺指為紀連海抄襲論文的禍首,不僅會冤枉了百家講壇,其他學者抄襲論文的題也不能得到合理的解釋。百家講壇只是個小環境,整個中國社會才是大環境。一個人在大環境裏犯的錯誤,要讓小環境來承擔,不單是小環境承擔不了,即使小環境承擔了,也無益於問題的解決。

  中國學界抄襲風氣極為盛行,當然與國內學界風氣不好有關,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官方對學術成就的評估機制不夠合理。官方將具體學者的學術成就以及科研經費的多寡,直接與學者發表論文的具體情況掛鉤,不僅讓中國論文的産量名列世界前茅,也使學界出現各種惡性競爭。學者為了應付惡性競爭,必須自覺或不自覺地削尖腦袋,在各種換分出來的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紀連海把剽竊來的論文搬上百家講壇,不能説是百家講壇的錯。百家講壇在這裡只是一個平臺,它不能強迫任何人做任何事,但不合理的評價機制卻可以迫使任何人做任何事。

  百家講壇在中國學界頗受爭議。它,一方面能向普通民眾普及文化常識,另一方又失去了學術的嚴謹而顯得過於膚淺。其實,如黑格爾所説“存在極有道理”。百家講壇不能保證學術的嚴謹,但是對民眾的積極影響,讓它在中國有了存在的道理。中國普通民眾的人文素養很低,要通過傳統的傳播方式向普通民眾傳播人文知識,不僅成本高,而且效果也不佳。中央電視臺通過百家講壇這個平臺,向民眾傳播人文知識,不僅降低了成本也取得了顯著的傳播效果。學界對百家講壇有異議很正常,普通民眾對百家講壇有質疑也不意外,只是一些人在評説紀連海抄襲事件的時候,將百家講壇與抄襲綁在一起,實在不夠妥當。

  紀連海抄襲論文不算意外事件,而民眾看待這一事件還需冷靜些,小心自己戴上有色眼鏡,干擾自己對事實真相的判斷。(馬振國)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