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崇拜”不除“抄襲門”難關

時間:2012-01-04 13:26   來源:光明網

  有網友爆料稱,江西九江縣新聞網刊發的《九江縣水利普查臨近時點週密安排部署》,涉嫌抄襲甘肅張掖水務網的文章。九江縣水利局12月29日向媒體介紹,涉嫌抄襲的稿件為該局職工趙靜提供,已給予趙靜通報批評,並在局幹部職工大會上作深刻檢討的處分。(12月31日《江西日報》)

  毋庸諱言,對於機關文秘而言,網際網路的好處之一,就在於它使滑鼠右鍵的“複製”“粘貼”功能得以充分發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客觀而論,向優秀文稿學習、結合實際適度借鑒,不但可以提升文字水準,甚至還能從中學習到好的工作經驗。而九江縣水利局的趙靜卻將這種“借鑒”引向極端,一字不漏、照抄照搬,則沒有絲毫的正效應了,打板子確實應該。不僅如此,此事還倒逼領導們增強責任心、完善文稿審核流程,可謂教訓深刻。但,“抄襲部署門”到此就該關上了麼?

  在大多數網友眼中,這篇《九江縣水利普查臨近時點週密安排部署》是具有工作計劃性質的公文,而事實上它屬於資訊類公文,主要作用是反映情況、交流經驗、傳播資訊。在各地的政府官網上,這樣的文章可扒拉幾大筐出來,而只要稍微留心,陷入“抄襲門”裏也絕不僅是九江縣水利局一家。資訊類公文氾濫成災,不但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反而製造了資訊垃圾,削弱政府公信力。那這樣的文章為何還會源源不絕地出現?究竟有何用處?很簡單,就是為了應付檢查。

  部署、執行、檢查、總結,或許任何一項工作都離不開這個幾個環節。科學細緻地搞好檢查,對掌握真實情況、總結經驗教訓無疑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不少檢查組在檢查工作時,總習慣於聽聽彙報、看看資料。在他們的標準中,資料的厚度往往與工作成績成正比。資料準備得充分翔實、圖文並茂,即認為工作做得好;否則,即便被檢查單位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若無文字或圖片資料加以佐證,仍然得不到檢查組的認可。

  檢查者這種濃濃的“資料崇拜”情結,促使一些地方和單位熱衷於“搞資料”。計劃、總結幾頁紙還太單薄,不足以證明自己工作推動有力,於是這簡報那資訊便機械式甚至是“照抄照搬式”地生産出來——工作啟動時有“週密安排”、落實過程中有“強力推進”,完成時有“成效斐然”。檢查組來了,把這些資訊資料列印出來,供他們翻閱翻閱,不必舟車勞頓,省去走村串戶,豈不皆大歡喜?再加之現在多數的檢查活動中,檢查者往往只對檢查過程負責,不對檢查結果負責,他們更是樂此不疲。不難想像,若不是被網友捅了簍子,九江縣水利局這篇資訊或許也能在將來的檢查中,為當地的水利普查工作“加分”,贏得“宣傳發動有力”“營造了良好氛圍”等等評價。

  然而,這樣“資料至上”的檢查于工作並無益處,不但浪費人力財力推高行政成本,甚至會讓一些地方養成偷姦耍滑、落實工作停留在紙上的不良習氣。據媒體報道,吉林省食藥監局前不久組成4個督察組,對全省各地“打擊地溝油集中行動”開展情況進行了督查,共查閱資料860余份。不知他們看完這近千份資料,是否也就意味著當地地溝油絕跡了?

  顯然,要讓基層單位把工作落到實處,而不是把精力耗費到編資訊抄簡報湊資料上,就必須變革“檢查觀”——要少看資料、少聽彙報,多看現場、多訪百姓,尤其重要的是,要通過制度設計,建立起對檢查者工作品質的長效考評機制。唯有如此,工作才能少一分浮躁,多一分踏實,最終贏得群眾滿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