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針對國人的漢語水準考試,將在上海、內蒙古、雲南、江蘇等地試點。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戴家幹説,近年來,社會上普遍存在“外語熱,母語冷”現象,還有漢語歐化、網路語言不規範等語言現象。對此,2008年,教育部考試中心受教育部、國家語委委託,歷時3年完成“漢語能力測試”的研製,希望能夠“以考促學,以評促學,推進漢語學習和應用”。(7月27日《新京報》)
不知道是我們的模倣力太強還是創造力太差,英語四六級考試讓我們的母語感到了冷落,應對的辦法居然是“山寨”一個漢語四六級考試與之抗衡。凡事都跟在別人的屁股後面亦步亦趨,有關部門如此強大的想像力,真的讓人無語。
國人之所以全民學英語,並不是英語多麼招人喜歡,而是英語考試和利益息息相關,不拿到相應的證書,就拿不到畢業證、評不了職稱。要是能夠取消這些不合理的規定,估計學外語的溫度一下子就會降下來。
據説在大學校園,學生們要把30%—40%的學習時間用於英語學習,但“學成”之後,大部分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需要看英文文獻。投入與産出不成正比的英語四六級考試早就應該取消,而不是再增加一門漢語的四六級考試去搶學生的時間。如果説英語的四六級考試是套在大學生頭上的一道枷鎖,我們的解決辦法應該是拿下這道枷鎖,而不是自己也做一副加上去。
之所以“外語熱,母語冷”,不客氣地説,那是我們的文化教育崇洋媚外的結果,屬於社會價值取向的問題,而不是缺少漢語考試機制。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好像並沒有四六級考試,形形色色的英語考試,只不過是評價非英語為母語國家學生英語程度的測試。換言之,如果我們的漢語真的有四六級考試,也是應該針對想來中國的外國人,而不是針對我們自己。
據説,六個等級的漢語水準測試,每一級考試都會針對相應人群設計,換句話説,將來很可能每一個職業都有一個對應的漢語等級要求。也許,我們的職業生涯在外語、電腦考試之後,很可能又會多一門漢語水準的考試。實行了多年的外語、電腦“以考促學”告訴我們,最大的受益者只是那些考試和培訓機構,據説利益蛋糕大得已經難以想像。有關部門非得推出一個漢語水準測試,恐怕真實的目的也是想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