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劍拔弩張是否會走向“熱戰”

時間:2014-06-17 17:47   來源:新華國際

   當地時間6月14日,示威者襲擊俄羅斯駐烏克蘭使館。

   據海外網報道,近日以來,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持續惡化,一方面俄駐烏使館受到示威者衝擊,外長也參與其中並公開辱罵俄總統普京,表示要採取極端手段,與俄羅斯徹底“斷交”;另一方面俄羅斯在天然氣供應上不斷施壓,先是漲價,進而提出先付款原則,並在16日正式對烏“斷氣”。雙方勢同水火,劍拔弩張,兩個國家是否會真的兵戎相向,開啟“熱戰”的潘多拉之盒,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歷史上看,在東歐的各個民族當中,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個同屬東斯拉伕的兄弟“恩恩怨怨”頗多。雖然東烏克蘭1654年就與俄羅斯合併,但西烏蘭整體成為原蘇聯烏克蘭加盟共和國的一部分,則只有大約半個世紀的時間。來自西烏克蘭的極端民族主義者一直視俄羅斯為敵對國家。2004年“橙色革命”後成立的所謂親西方政權,實際上加速了烏克蘭“去俄羅斯化”的進程。

   烏克蘭的反俄力量有一定的群眾基礎,也有政治上的代言人,在推翻亞努科維奇政府的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俄羅斯“接納”克裏米亞以後,烏克蘭國內的反俄情緒高漲,以至於總統大選呈現了親西方派的“一邊倒”局面,甚至過去在俄、歐之間的“平衡”政策也被徹底拋棄。烏克蘭的政治風向標難以扭轉,也使當選總統波羅申科有所顧忌,無法兌現競選時提出的與俄羅斯談判的承諾。赴法國參加紀念諾曼底登陸的活動時與普京只有十五分鐘的“交流”,顯然無法解決彼此面對的眾多難題。

   現在橫亙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最大的難題莫過於克裏米亞問題,在俄羅斯一方來説是免談的“既成事實”,這個爭議能不能繞過去,非常考驗雙方的智慧;其次是東部的地位問題,俄羅斯體現出了一定的靈活性,但似乎又不能完全“掌控”東部的民間武裝,烏克蘭要武力解決難度極大,又無法接受把親俄勢力作為平等的談判對手;再次是天然氣的問題,這是新形勢下的“老問題”,過去往往能夠在最後關頭達成妥協,如今歐盟的“傾情助演”也徹底失靈了。

   解鈴還須繫鈴人。烏克蘭危機的背後是大國地緣政治博弈,俄羅斯與美、歐關係非常複雜。在西方準備進行“第三輪”制裁的重壓之下,俄羅斯要把與烏克蘭的問題“經濟化”,烏克蘭顯然不想讓經濟問題高過自己的領土和主權問題。但要化解仇怨,總要一步一步來,能夠達成協定的還是應該先有諒解,這樣才會有基礎、有條件解決更複雜、更困難的問題。先易後難是務實談判之道,俄羅斯承認了烏克蘭大選的結果,應該是一種善意的釋放。烏克蘭在天然氣合作問題上拿出足夠的誠意,也有助於緩解雙方的敵對態度;然後再談東部地區的和平問題。至於區域外的大國,最好別再“火上澆油”,給當事方足夠的迴旋空間。無論是處理國內的危機,還是國與國的關係,政治和外交解決都應是優先選擇。(孫壯志,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研究員,海外網專欄作者)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