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事依然激烈
美國總統奧巴馬近日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利比亞局勢目前已陷入僵局。15日閉幕的北約外長會議未能就利比亞局勢取得重要進展。與此同時,利比亞的戰事依然激烈。
據BBC報道,週末,在港口城市米蘇拉塔,利比亞政府軍和反對派的鬥爭變得更加激烈。政府軍企圖奪回被反對派佔據兩個月的城市。另外,在東部通往班加西的道路上,戰鬥在繼續。在連接艾季達比耶和重要的石油城市佈雷加的道路上,戰鬥也在激烈進行。
據利比亞官方媒體透露,北約的飛機15日轟炸了卡扎菲的故鄉,距離首都的黎波裏360公里的希爾特以及的黎波裏附近地區。《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政府高官以及北約軍事官員的消息透露説,北約目前缺乏精準炸彈。不過,該報並沒有明確導致北約缺乏軍火的原因。北約方面表示正在等待新增加的戰機以便擴大對利比亞轟炸的力度。
埋怨聲此起彼伏
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干預行動,選擇的代號是“聯合保護者”,稱其目的是保護平民。BBC的記者稱,北約的目的顯然沒有達到,而且指出,西方政權必須重新審視他們可能會面對的政治和軍事風險。
利比亞反對派武裝不斷抱怨北約空襲不夠、誤炸叛軍、未能盡到“保護者”之責。北約內部也是分歧不斷:北約28個成員國中只有6個國家參與執行空中打擊任務,招致法國和英國強烈不滿。美國則對重新接掌利比亞軍事干預行動領導權的要求敬謝不敏。
參與軍事行動的各國民眾反戰呼聲也出現反彈,政治家們開始反思,媒體對戰局的負面報道也在增多。美國《新聞週刊》質疑道,法國總統薩科齊空襲利比亞的根本動因不是保護當地平民,而是要拉回他下滑的民意支援率。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和貝克為《華盛頓郵報》撰寫的一篇政治評論則認為,美國必須出兵干預的前提條件,是美國的“國家核心利益”受到威脅。兩人在文中批評奧巴馬在草率決定干預之前並沒有想清楚。
此外,戰爭無疑是一部巨大的燒錢機器,最新民調顯示,79%的英國人、74%的美國人和62%的義大利人認為,本國無力承擔在利比亞實施軍事行動的費用。
誰都不願踩進泥潭
15日,美國總統奧巴馬、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法國總統薩科齊同時在《國際先驅論壇報》、《泰晤士報》和《費加羅報》上聯名發表評論文章,要求“卡扎菲必須下臺,並且永不復位”。但是目前看來,卡扎菲並無離開的打算。14日,卡扎菲高調乘坐敞篷車出行,誓言戰鬥到最後一刻。
利比亞戰爭已經爆發近一個月。現在來看,無論卡扎菲是否下臺,短時期內利比亞不僅難以看到和平的曙光,反而有陷入戰爭泥潭之勢。而且,即便軍事打擊勝利,擺平部落之間的鬥爭將是更嚴峻的考驗,伊拉克與阿富汗就是前車之鑒。顯而易見,沒有哪個國家願意踩進這個泥潭。
美國拒絕牽頭利比亞軍事干預,而且明確拒絕派出地面部隊,一方面是不願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外再加一個爛攤子,另一方面奧巴馬還面臨著巨大的預算壓力。北約內部至今存在著強烈的主和爭吵,很多國家明顯不想捲入利比亞內亂,大多時候是法國在唱獨角戲。而沒有美國的全力支援,法國已經有些力不從心。
15日,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在《華盛頓郵報》發表專欄文章説,單靠軍事手段不能解決利比亞危機,國際社會正在急切尋求政治解決途徑。有分析指出,解決利比亞問題靠軍事不如靠外交,並且這個外交不能由西方主導,應該由非洲或阿拉伯國家,或是其他有能力的“非西方”國家主導。(記者張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