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國際視點

社評:西式民主困境,一個需要直面的問題

2016年12月02日 11:10:14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哈佛大學政治學講師雅斯查蒙克與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政治學家羅伯特史蒂芬福阿合作,收集整理了大量關於自由民主國家強度的數據,他們得出一個與西方通常流行的看法截然不同的結論,那就是全世界的自由民主國家遠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鞏固,真實情況是“紅色警報已在閃爍”。

  這兩位學者研究了三個要素,結果是各國公眾對民主的公共支援在下降,同時人們對非民主政府形式(如軍政府統治)的接受度在上升,政黨和其他政治重要參與者認為當前體制不合理的抱怨也在上升。他們據此認為自由民主制度處於“解除鞏固”的狀態,這相當於“流感完全爆發前一天的低燒”。

  這種趨勢在年輕人中尤其強烈,例如,研究人員統計,43%的年長美國人認為,即便政府無能,沒有完成其工作,軍方接手也是不合法的。但只有19%的千禧一代同意這一點。歐洲的情況也很類似,53%的較老一輩認為軍隊接管政府非法,但只有36%的千禧一代同意這一點。

  這一研究報告刊登在提前出版的《民主期刊》明年1月號上,《紐約時報》《泰晤士報》等西方主流媒體都注意到了該報告。其中《泰晤士報》網站的一篇文章説,福阿和蒙克分析的大部分數據是5年前的,現在的情況只會更糟。不只是因為出了特朗普這樣的人物,而是一種總體上的失調。比如民主國家對基礎設施的投入不足,可是像迪拜和新加坡等非民主地區卻在建設品質更高的機場和其他設施。

  對民主衰退的焦慮正不斷浮上水面。民主原本是一種決策機制,也流行成為一種價值,但它在西方的主導下變成一種意識形態,就帶來一種束縛的力量。直到一些大的事實無法掩蓋,才觸動了越來越多新的思考。

  這些事實包括西方的民主機制從與封建體制的強烈比較優勢到逐漸耗盡了內在動力,走向非建設性、低效的特殊僵化。在民主根據地的西方,如今民主之下的“政治正確”高於一切,實際效果不斷做出犧牲。這種“政治正確”的強大與蠻橫碾壓了各種有關政治改革的有益探討,或者將它們推至絕望的邊緣。

  西方世界在很長時間裏失去了改革的能力,眼看著新興世界取得成就,西方卻將那些成就貼上“犧牲了民主價值”“破壞了人類社會規律”的標簽,表現出“寧要民主的草,不要非民主的苗”那樣的極端。

  第二個大的事實是,西式民主向發展中國家推廣的過程猛烈、神速,但卻暴露出越來越明顯的敗相。民主變革導致很多國家的動蕩和破敗,西方國家干預最強的幾個例子,這樣的印象尤其強烈。美國和西方下了那麼大力氣要把民主送到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但這3個國家都上了世界輿論傳説中“人間地獄”的榜單。

  西式民主制度有其在歷史進程中先進、合理的一面,也有它在現實中陷入困頓、令人困惑的一面。它的神話色彩造成了很多實際的危害,壓制了人們政治上的想像力和積極性,導致了一些扭曲標準不該有的強勢。

  如今不斷有一些學者嘗試捅破“民主萬能”的窗戶紙,試圖打開人們反思的天窗。但是真正的反思是困難的,因為社會反思必須伴隨行動,甚至意味著付出代價,而西方社會已經慵懶了,喜歡吃現成的,西方人對新的奮鬥、新的冒險更願意在遊戲機中體驗,而不是真那麼去做。西式民主制度很難賦予領導人帶領國家“再創業”的權力。

  應當説人類的真正文明一共形成了幾千年,這大概只能算是一個“初期”。自我治理的奧妙比探索自然很可能要艱深得多。每種政治制度都不可能沒有問題和缺陷,改革和與時俱進是各種制度長盛不衰的唯一保障。西方的精英們千萬別把誇耀西式民主的話説太滿了,因為從大歷史的角度看那樣會挺可笑的。

[責任編輯:郭碧娟]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