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引導網際網路企業拓展國際市場。落實中央決策部署,推進“網際網路+”行動計劃,需要進一步認清“網際網路+”的本質與增長模式。
“網際網路+”的本質:融合與創新
所謂“網際網路+”,是指以網際網路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為主的一整套資訊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部門各領域擴散與應用、不斷釋放數據流動性的過程。“網際網路+”實際上是創新2.0(資訊時代、知識社會的創新形態)下的網際網路發展新形態、新業態。也就是説,“網際網路+”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在各個産業內部及産業間的運用,借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配套技術的嵌入,在行業間産生反饋、互動與協調,最終出現大量化學反應式的融合與創新。
作為資訊基礎設施,網際網路具有全球化、開放性、分佈式、互動式、去中心化、海量資訊等特徵。網際網路具備的平等、開放、協作、共用精神使資訊或數據的潛能得以爆發,轉化為巨大生産力,成為社會財富增長的源泉。因此,“網際網路+”的推進過程也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的過程。目前,網際網路應用多半是在行銷管理、售後服務、採購(B2B、B2C)等環節,今後將進一步拓展應用領域,給社會生産方式帶來革命性變化。
可以説,“網際網路+”的前提是網際網路作為一種基礎設施的廣泛應用,過程是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並網際網路化,願景是再造産業空間,口號是“讓商業回歸本質”,抓手是傳統企業推進開放式創新,結果是一切公司都是擁有數據的公司。
“網際網路+”的增長要素:數據資源
傳統經濟增長理論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增長主要取決於兩個因素:資本和勞動力。20世紀80年代中期,有學者提出“新增長理論”,將勞動力的定義擴展為人力資本投資。此後又有學者提出技術進步內生增長模型,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內生技術進步上。“網際網路+”進一步改變了經濟增長的要素。
經歷近半個世紀的資訊化過程後,資訊(數據)量呈爆炸式增長,資訊(數據)處理能力快速提高,海量數據的積累與交換、分析與運用極大地促進生産效率提高,資訊(數據)成為獨立的生産要素。同時,資訊(數據)要素顯現出不同於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等物質要素的經濟特徵:一是具有即時性,數據生成實時線上,處理速度快,與經濟發展同步;二是資訊(數據)要素的出讓者並未因出讓數據而喪失數據的使用價值,具有共用性特徵;三是資訊(數據)具有邊際生産力遞增性,即數據在使用過程中非但沒有被消耗,還會産生新的數據。
“網際網路+”的魅力正在於對海量數據資源的挖掘和運用。IT(資訊技術)時代的工具集中體現為“硬體+軟體”,而DT(數據技術)時代的工具突出表現為“雲計算+大數據”。IT時代是資訊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DT時代是升級階段,引入生産過程的勞動對象集中于數據本身,開放流動、結構多樣的海量數據是應用焦點。在生産要素層面,數據投入大量替代物質投入,數據技術與其他技術一起驅動經濟強勁增長。當前,網際網路經濟正在倒逼一個個産業的網際網路化、線上化、數據化。由於數據具有共用性和邊際生産力遞增性,數據要素投入和資訊技術應用帶來物質要素節約,從而不斷提高生産效率。服務於傳統産業各個領域和門類的産業網際網路將成為我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方向,這不僅為網際網路帶來新的增長和創新空間,而且將帶動生産方式和經濟發展模式深刻轉型。
“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客戶主導
歸根結底,“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就是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為海量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産品和服務。如果沒有網際網路、大數據和雲計算,沒有“雲商業”邏輯的發展與成熟,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客戶主導模式就是紙上談兵。
網際網路匯聚分散的個性化需求,既降低了企業之間的協作成本,也降低了企業與消費者、消費者與消費者之間的協作成本,買賣雙方從未如此容易地實現對接。這種協同成本的持續下降,使得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可以更容易地匯集、分類、呈現零散的個性化需求,實現與企業的有效對接。隨著一個又一個環節被網際網路化,在雲計算和大數據的支撐下,産(B)消(C)雙方開始新一輪協同演化。C端消費者的角色與行為,借助網際網路和雲計算的力量發生根本轉變,讓B端企業既感受到巨大的變革壓力,也看到真正實現以消費者為中心商業模式的曙光。“網際網路+”時代是一個大變革時代,也是消費者主權時代,消費者成為市場的主導力量。因此,以行動兌現消費者主權,全力滿足顧客需求,真正實現價值共創,正在成為一批目光敏銳的網際網路企業的實際行動。
“網際網路+”的組織模式:雲端制與小微化
在“雲(雲計算)+網(網際網路)+端(智慧終端)”的資訊傳導模式下,開放式、分佈式、對等性等技術特徵必然映射到企業組織管理之中,企業組織模式開始出現雲端制與小微化。
隨著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企業之間、企業之間廣泛而深入地聯網,企業面對著至少三張正在形成的“網路”:基於消費者個性化需求且相互連接的動態需求網路,基於企業間分工協作的協同網路,基於企業內部結構並以流程為核心的結構網路。面對這三張網路,企業只有實現組織模式轉變,以“雲端制”來構建組織模式,才能真實有效地感知、捕捉、響應並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從價值鏈角度看,企業設計、研發、製造等多個環節都出現了一種突破企業邊界、提升社會化協作的趨勢,如眾包模式。從企業與消費者的關係看,B2C的模式是由企業向消費者單向交付價值;在C2B模式下,價值將由消費者與企業共同創造,如消費者點評、設計參與、個性訂制等。從産業組織視角看,更多企業在走向“雲平臺+小前端”的組織方式。
“網際網路+”也在加速企業組織小微化趨勢。隨著多品種、小批量範圍經濟在眾多行業不斷擴展自己的空間,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規模逐步走向小微化。(金永生 北京郵電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