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逐美國共和黨候選人提名的房地産巨商特朗普不斷放出驚人之語。他日前公開罵西班牙裔移民都是小偷和強姦犯,抨擊資深參議員麥凱恩不是越戰英雄,更出格的是,他謾罵競選對手格雷厄姆參議員是“蠢材”,同時還將格雷厄姆的手機號碼公之於眾,要求自己的支援者都給格雷厄姆打電話。
按説這麼不講規矩的人很快就會被網民的唾沫吞沒,但實際情況正相反。特朗普不僅名聲大噪,而且民調支援率躥到了傑布 布希等多名競爭者的前頭,暫居第一。
BBC的一則觀察説,特朗普充分利用了由快速社交媒體主導的現代傳媒體系,他越是語出驚人就越是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力,以至於徹底“淹沒”了其他競爭者的聲音。
這有點像中國網際網路上劍走偏鋒的大V,敢説極端觀點,甚至説話敢帶臟字,往往能收穫更多粉絲。
美國的總統競選至少在這個階段有些“政治選秀”化,而公眾的政治參與度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網際網路參與度。換個角度説,美國小青年們最喜歡社交媒體,他們的政治偏好往往以最快速度在輿論場上呈現,因而産生先聲奪人的效果。
這恰恰也是全世界政治輿論場的新動向。
如今的世界上已無大的戰爭和嚴峻戰爭風險,發達和新興社會裏即使鬧出經濟危機,也不是老百姓吃不上飯的那種。越來越多的工作場所不再要求正裝,正兒八經的東西讓很多人厭倦,“娛樂”因素闖進了經濟、政治的許多領域,很多國家的一個大明星的綜合影響力並不遜於一個政府部長。
世界在發生奇妙變化,特朗普像是敏感追逐腥味的政客。
當然這還只是共和黨候選人的提名階段,很多人相信,特朗普這樣的玩法最終走不遠,美國人不會放鬆到把國家大權交到一個對規矩滿不在乎,隨便就要求自己支援者打電話騷擾競爭對手的人手裏。
政治的終極嚴肅性是變不了的,長期的繁榮環境會將這種嚴肅性埋藏得很深,輿論場的“娛樂化”其實是國家政治對穩定盡職盡責守護的結果。當社會動蕩的時候,讓很多人面對生與死或饑與飽選擇的時候,整個社會都一臉嚴肅,娛樂人物也會高呼政治口號。當社會穩定變得牢固時,政治家們也會學著在越來越多場合不打領帶,時不時説些民間輕鬆的俏皮話。
美國現在的問題是,很多人搞不太清楚這個國家究竟是穩固的,還是遇到了巨大的挑戰。一些學者和憂患感強的人在高喊“中國威脅”,呼籲避免“美國衰落”。但也有很多人認為這是誇大其詞,他們不願意為了“未雨綢繆”而多吃一些苦。
美國選民不像是很清楚他們究竟準備“選什麼”,大家對“振興美國”的政策實際上很茫然,因此希拉裏的名氣,特朗普的“敢説敢罵”成為兩黨初選的領跑元素。
西式民主在西方像是已經消耗了它的大部分銳氣和激情,程式的一遍遍重復不再生産新能量,而變成越來越極端的利益較量遊戲。看美國大選也變得不知道該看什麼,對競選者們的政策綱領分析常常不得要領。
所以出了個特朗普,大家都先樂呵樂呵吧,最終誰當選,與美國的內外政策會發生什麼變化,很難説有多大關係。(單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