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中國?美國“小夥伴”難當大任

時間:2015-07-24 16:43   來源:國際線上

  美國執行“亞太再平衡”戰略過程中,越發倚重其亞太盟國——通過盟國關係介入菲律賓、日本等國與中國領土爭議,並計劃加強在此區域內的軍事存在。表面上,美國及其盟國組成的“遏華戰線”貌似強大;實際上,美國恐怕心知肚明:眾多“小夥伴”均難當大任。

  眾所週知,冷戰時期,美國通過一系列條約或協議為自己編織了一個遍佈全世界的盟國體系。為了對抗來自蘇聯的軍事和意識形態的雙重威脅,美國在歐洲籌建具有集體安全性質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在亞洲通過締結雙邊軍事條約形式與日、韓、菲、以色列、沙特等國建立同盟關係。美國與其盟國在多條“戰線”上協同遏制蘇聯,最終贏得了冷戰的勝利。

  時至今日,同盟關係仍對美國充當世界領導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盟國既能在國際事務上同美國協同立場並統一發聲,又能在戰時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及後勤保障。可以説,盟國體系顯示出美國強大的硬實力和軟實力。

  然而,在當今世界,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各國在處理外交事務中首要考慮因素是經濟。因此,失去了安全上的共同威脅,軍事色彩濃重的美國盟國體系已不可能如冷戰時期那樣緊密和有效,並且,對於美國本身還存在危險。

  首先,盟國與美國存在戰略分歧。美國經常傾向於用獨步世界的軍事實力來爭取國際事務的領導權,在金融危機造成美國經濟持續蕭條之後尤為明顯。但是,同樣面臨困難的盟國更願意聚焦于經濟發展問題。英、法、德、韓、澳等盟國能夠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凸顯出美國與盟國之間的戰略分歧。即便在烏克蘭問題上同美國保持一致的歐盟,在對待俄態度上也與美國有明顯差別——歐洲更願意為解決烏克蘭問題而同俄羅斯合作。

  其次,維護盟國體系給美國帶來沉重負擔。由於國家利益上存在分歧,“小夥伴”同美國在諸多問題上無法齊心協力。而為繼續維護龐大的同盟體系,美國必須加大對盟國各項援助。冷戰後,美國盟國普遍縮減軍費,裝備水準與美國差距懸殊。在北約,雖然近年來美國一直敦促其歐洲盟友分擔更多防務開支,但是收效甚微——即便面對烏克蘭危機,歐洲盟國也不願增加在軍備上的投入。而亞洲國家更為依賴美國的軍事援助。目前,美國正在大幅削減國防預算,其陸海軍陣容均將有所收斂;而加強盟國體系,勢必增加美國的負擔,與其“節流”型的財政預算背道而馳。

  最後,美國很可能被盟國拖入地區衝突的泥沼。儘管美國處於同盟體系中的絕對主導地位,但隨著同盟體系的鬆散化,美國對“小夥伴”的控制能力在不斷下降,很難保證盟國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行事,盟國體系內的不確定因素進一步增多。美國很可能因盟國關係而捲入地區軍事衝突。

  總之,冷戰已成歷史,美國在其世界同盟體系中的影響力已經被嚴重削弱,應理智謹慎的處理與其盟國關係;而中國崛起大勢所趨,無需太過擔心。(曹岳)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