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華讀書的時候,導師和院長就不斷地給我們教導“主流意識”,在很多老師眼中,從政是最主流的一個職業選擇,“要影響社會,就必須到政府裏面去,判斷一所學校的實力,就要看這所學校的教授和老師對政策的影響程度。”
後來到哈佛讀書,發現美國社會也有主流意識的説法——從商或從政。只不過在美國,從商從政並不完全涇渭分明的分開。有很多著名的政治家同時都是成功的商人,比如布希家族,比如早先的美國副總統,後來因為一票之差而落選的戈爾(當大眾還在同情他如此落魄的時候,其實他已經開始了一段成功商界之旅),比如新的總統候選人米特 羅馬尼家族,都經營著自己很穩定的生意。而有些政治家,在政治家生涯結束以後,也換上了商人的新裝,這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比爾 克林頓,他從商的機會很多,比如四處給商界産品代言,比如為大的財團做“議案説客”(Lobbyist)或者“政府公關”(Connections),這樣也能賺得盆滿缽盈。
實話實説,到美國政府工作,圖的肯定不是錢。我曾經研究過美國聯邦政府公務員的起步工資,也就是一年4萬5千美元到6萬之間。這相對與一些著名的投資公司和諮詢公司起步8萬美元的年薪相比,實在是沒有什麼誘惑力。
但是在美國政府工作,最大的收穫是經歷。這种經歷首先包括積累足夠的人脈——每天和社會各界打交道,可以認識不少新的面孔;同時,美國政府的管理經驗也非常值得學習——在中國的時候,我曾經有過和美國高級外交官員長期共事的機會,他們的很多細節讓我學到很多——比如美國政府高級外交官員出差,絕對不買打折票,一定買全價票,因為公務經常要求變化航班,打折機票不能隨時退換;比如哪怕是非常高級的官員出差也只能坐經濟艙,如果要升艙,必須自己掏錢,而長途旅行的升艙費幾乎已經等於另一張機票的錢;比如絕對不能收任何的錢,即使手下不小心收錢了,也要及時退回去,否則會有被辭退的危險;比如手機費每個月只報銷和公務有關的,這點全靠美國式的信任和自覺。每個月手機帳單到手,自己把和公務有關的電話劃個圈,這部分錢政府就報銷了,其他的手機費自理……
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招聘是完全分開的。為了招收優秀的人才到美國聯邦政府工作,美國聯邦政府每年都設立了一個特殊的優秀人才招聘項目,叫做“美國總統管理項目,英文名PMF:Presidential Management Fellows Program”,這個項目專門為聯邦政府的各個政府部門招收公務員,如果一定要翻譯成中文的話,可以看作美國中央政府公務員考試。這個招聘分成4輪。理論上,非美國國籍的學生也可以報考,只不過相對美國公民而言,機會要少很多。如果某一個工作機會,美國公民無法勝任,才考慮外國公民。
第一輪是每年10月到12月招聘委員會會通過大學就業辦公室發送邀請,接受申請。但是學生並不能直接申請,必須首先向學院或者學校申請,然後得到一個重要的簽字。每個學校或者每個學院只要一個指定的人可以簽字——哈佛大學的簽字權掌握在每個學員的院長手裏。可能是因為我曾經有過和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共事的經歷,所以院長給了我這個簽字,我的材料也因此被提交到了PMF錄取委員會那裏在那裏進入第一次審核階段。
對於我而言,第一輪審核異常的順利。我獲得了哈佛大學2007年度外國學生中為數不多的第二輪面試名額,通知我1月中旬去紐約參加第二輪面試。當消息傳來的時候,我們的就業辦公室的主任還專門給我寫了一封信恭喜我,並且安排她的助手給我進行一天的培訓。
培訓的時候,那位老師給了一份美國公務員考試樣題。由於這樣的試題是保密的,所以我們只能看到這種考試的冰山一角。考試全部是選擇題,主要是場景題,題幹部分告訴我們一個政務場景,然後四個選項,選擇那個你認為最合適的處理方式。考試的最後有一些心智測試題,無所謂正確答案,主要是考察這個人是什麼樣的性格。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重新提交一份簡歷還有個人陳述。學校很重視,希望更多的學生能夠到聯邦政府工作,並且美國白宮每年都會發佈一個統計表,統計每個學校每年有多少人被錄取,這也被學校就業辦公室視為業績之一,所以學校有專門的人來幫我們修改簡歷和個人陳述。
考試的前一天,我提前去紐約,住在一個好朋友家裏。第二天紐約寒風刺骨,坐地鐵坐到制定的考試地點,安檢層層檢驗,掃描,然後進入考試的大樓。我們今天這次考試大紐約地區來了大概30人,坐了一個教室,除了筆和橡皮,不許帶任何東西。連水杯都是那裏準備好的。教室的四個角落有四個考官——這是我在美國經歷的最嚴格的考試。
考試的程式和託福GRE一模一樣,一共四個部分。每個部分45分鐘。每次只能做一個部分。時間一到,就必須停筆,然後進行下一個部分,這個部分的答案再也不能更改。
考試考了將近3個小時,30個人憋在一個教室裏,大家考暈了。考完之後我坐車回波士頓,在車上睡得比誰都香——這樣的高強度考試實在是耗費腦力。加上我那天有些感冒,所以實在是累得不行。
考完之後大家各自回去等消息。如果這一輪考試通過了,就會在第二年的4月份得到最終的錄取結果,同時被接到華盛頓特區進行培訓。這一批人叫做Finalists,我把他們翻譯成“終結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們能夠笑到最後,在培訓課程結束之後,他們會參加白宮各個政府部分舉行的“招聘會,Job Fair”,——當然,也只有他們有資格參加,別人是沒法參加的——每個人帶著簡歷去各個政府部分申請和面試,如果哪個部門,比如國務院、教育部、總統事務部對這個“終結者”感興趣,就留下來了,然後再接受這個部分的單獨培訓,然後上崗。如果沒有一個部門對這個人感興趣,這位終結者就必須回家了。但是拿著培訓的結業證書依然可以找不錯的工作,因為能被選為終結者,已經是很高的榮譽了。
由於政府部門是一個特殊的部門,所以雖然美國白宮理論上也招收外國人,但是歷年來,很少有中國國籍的人進入最後那一輪。我查了一下歷年的記錄,發現2005年有一位男生,根據他的名字判斷他是來自中國大陸,但是我不知道他的國籍是不是中國國籍。
一番努力,衝過很多關,但是我最終在倒數第二關停了下來,和華盛頓的“終結者”培訓失之交臂,這個結果在我的意料之中,因為我們剛剛去考試的時候,考官就告訴我們,除非是美國人沒法做這項工作,才有外國人得到機會。在失業率依然很高的美國,中央政府必須做招聘美國員工的典範。雖然我並沒有因此進入美國白宮工作,但是這段申請和考試的經歷也是非常難忘的,我學到了很多哈佛政府管理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我也親身體驗了美國中央政府人力資源招聘的細節和程式,這是一段非常獨特的體驗!
年輕的時候,我希望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失敗的、成功的、艱辛的、順利的、苦澀的、甜蜜的,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改變生命的密度。我相信體驗越豐富的人,才會有更高的人生密度,才能在中年的時候,做出更加智慧的決策。
美國政府的運作方式和中國政府的運作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有很多值得中國政府借鑒的地方,在美國留學和生活的時候,我希望把自己像海綿一樣深深地浸入這個社會,學習這個社會政治、經濟、商業、教育、文化各個領域最精髓的文化和制度,這種學習和衝擊會比常人辛苦和需要更多的自信心,但是收穫也會更大。(易八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