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第六輪中美人文交流高層磋商在美國華盛頓如期舉行,網路議題將是雙方對話的重點。面對美國官方及媒體數次將網路攻擊的矛頭指向中國政府,中美將在管控網路分歧上進行積極的對話與磋商。
隨著中美力量對比發生變化,中美非對稱性均衡已打破,這增加了中美在新興疆域呈幾何級數增長的安全威脅,也加劇了中美兩國在非傳統安全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中美在網路空間已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當前,美國政府指責中國政府封鎖境外網站、限制網路資訊自由流動和支援網路竊密用於商業用途。由此,美國在國際輿論角鬥場上掀起了一波又一波“中國駭客威脅論”的喧囂熱浪——從山東藍翔技校的駭客攻擊到去年起訴5名中國軍方人士竊取美國商業機密等,美國已佔據網路輿論主戰場並對中國大肆攻擊。中國揭露美國通過“棱鏡”、“旅伴”、“肌肉發達”等監聽計劃推行資訊霸權,既通過“資訊自由流動”傳播美國價值觀、侵蝕中國意識形態安全,又對中國主幹網路進行大規模監控、攻擊以及入侵活動。
如何管控中美網路分歧,打破中美網路空間“修昔底德陷阱”,構建中美網路互信呢?這需將中美網路關係置於“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中美新型大國關係框架下。
首先,中美雙方可以通過建立網路戰略透明機制和網路危機解決機制實現不衝突、不對抗。
其次,中美可以從網路數據主權入手做到相互尊重。由於中美在網路主權問題上分歧很大,中國可以先從網路數據的主權管轄入手,使美國意識到其網路攻擊實際上侵犯了中國境內網路用戶的隱私權和企業的財産權,促使其放棄針對中國網路和通信系統的入侵,並以此為基礎形成中美相互尊重對方網路空間權益的共識。
再次,中美通過維護網路空間共同的安全利益實現合作共贏。中美在保障網路基礎設施安全、維護國際網路連通、打擊網路恐怖主義、反對網路犯罪行為上存在著共同利益,中美可以通過這些方面的合作實現共贏。中美應盡一切可能手段去有效降低橫亙在前的、由對彼此意圖之不確定性帶來的“戰略互疑”,努力培育惠及雙方的“戰略互信”,將互動建構新型大國關係的美好願景延伸至網路空間。
總而言之,習近平主席訪美時曾經指出“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空間可以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比太平洋更加遼闊的網路空間更能容納中美兩大經濟巨人共存、共榮、共贏。(杜雁蕓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