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紅利的消失倒逼“中國創造”

時間:2015-02-26 17:45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人口紅利的消失倒逼“中國創造”

  春節前後,來自《華夏時報》的一篇報道,被很多人在自媒體上轉貼、轉發,乃至春節假期結束後上班第一天,新華社的新媒體又把它打撈上來,在自己的客戶端上重新發佈。

  那篇題為“中國製造遭遇年關劫:企業接連倒閉寒流來襲”的報道稱,年關將近,本應喜慶迎接春節的時候,卻接連傳來製造業大省工廠倒閉的消息:諾基亞將關閉北京和東莞工廠,東莞和蘇州兩地數家萬人製造企業破産倒閉,溫州的傳統製造業每天都有企業在消亡……這集中爆發的製造業倒閉潮,與春節前後正是企業支付供貨商貨款及員工工資的高峰期不無關係。然而不能否認的是,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中國製造”正在遭遇著空前的危機。

  誠然,過去20年間,中國製造的産品確曾以“Made In China”為標誌獨領風騷,走遍世界——而在這個冬天,它卻招致陣陣寒流不斷來襲。

  製造業的衰敗不容小覷。與之相伴而來的上下游産業鏈條斷裂、國民經濟發展指標縮水等等,這些恐怕還不一定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危機很可能會投映到社會當中,形成結構性矛盾,譬如産生大面積失業等社會問題。東莞市奧思睿德世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老闆欠債1.35億元跑路,400名員工失業;東莞兆信通訊因資金鏈斷裂倒閉,1000多名員工失業;聯建科技輝煌時有員工2萬多人,至倒閉前還有3000多名員工;萬事達公司和聯勝公司兩家工廠倒閉時共擁有員工7000人……至於無數小型製造企業關廠倒閉、員工失業的情景,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理論上説,僅僅依託低成本競爭的“中國製造”模式,難以抵禦經濟增長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不具有可持續性。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資源總有耗盡或者説越來越少的時候,人口紅利也不可能永遠吃不完。資本的逐利屬性決定了,它總是往低成本、高産出的地方流動——過去二三十年是流向中國,如今則開始流向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譬如越南、印度等國。

  人口紅利只可能越吃越少,因此李克強總理説,進一步發展要靠“改革紅利”。竊以為,“改革紅利”對於製造業而言,就是推進全方位的産業轉型升級,鼓勵自主創新,發展高新技術和核心技術,變“中國製造”為“中國創造”。

  這個春節,據説中國遊客都快把日本市面上的家電産品搶斷貨了,尤其是那個因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文章而引發興趣的馬桶蓋。日本的電飯煲、吹風機、馬桶蓋、保溫杯、陶瓷菜刀等商品,為什麼那麼搶手,蓋因它們確實好使、耐用、方便、實惠,具備技術含量高和性價比高兩個特點。而這些商品,不光係“日本製造”,更屬於貨真價實的“日本創造”。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並不比日本人差,但為什麼他們的發明創造層出不窮,我們卻長期以來只能做加工貿易賺點零頭呢?這其中原因很多。譬如,我們的教育重知識的灌輸而輕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我們的人際關係相對複雜、社交成本相對較高、發明創造及其成果保護的制度環境和社會環境都相對較差;我們的各級政府長期以來形成了重産值和GDP指標、輕難以即時兌現為政績的科技投入這樣的價值取向,令鼓勵自主創新的國家戰略被束之高閣。

  唯有將這三個問題解決好了,“改革紅利”才有可能取代“人口紅利”,製造業的轉型升級才有可能成功,“中國製造”才有可能變身為“中國創造”。(朱達志)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