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還是和平:烏克蘭危機的未解之謎

時間:2015-02-26 17:38   來源:中國青年報

  2月22日,烏克蘭首都基輔,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波蘭總統莫羅夫斯基、德國總統高克等參加“尊嚴遊行”,紀念烏政權更疊一週年。CFP供圖

  編者按

  2014年2月22日,隨著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迫流亡,烏克蘭政權一夜之間變了顏色。如今,烏克蘭危機爆發已經整整一週年,儘管“新明斯克協議”簽署,但和平的曙光並未破雲而出。這場攸關多國利益、左右地區命運乃至國際局勢的危機究竟何時才見盡頭?本版特辟專題對此作一盤點與解讀。

  烏克蘭危機:一場遊戲一場夢

  2月24日,烏克蘭危機“諾曼底四方會談”的四國外長在巴黎的法國外交部舉行了會晤,就如何有效落實2月12日俄、德、法、烏四國領導人達成的“新明斯克協議”進行緊急磋商。而5天前,俄、德、法、烏四國外長已就同一主題進行過一輪電話磋商。法新社直截了當地把四國外長這次巴黎會晤稱為是對“新明斯克協議”的“搶救”。

  烏克蘭危機仍不見盡頭

  2月22日,就在烏克蘭危機爆發一週年之際,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了10萬市民參加的“尊嚴遊行”,人們期盼國家早日恢復和平、穩定。德國總統高克、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等歐洲政要均到場力挺烏克蘭現政府。但據烏克蘭MIG新聞網站在遊行現場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32%的被訪烏克蘭民眾認為“這些歐洲領導人不是來支援烏克蘭的,而是來反對俄羅斯的”,27%的被訪烏民眾認為“歐洲領導人無法影響烏克蘭局勢,因此對他們的幫助也不寄予什麼希望”,24%的被訪烏民眾認為“歐洲領導人只是在禮節上例行公事而已”,只有17%的被訪民眾相信“這是歐洲對烏克蘭的支援”。

  烏克蘭危機一週年了,但人們仍然無法預測這場危機何時、以何種方式結束。俄羅斯網路上有一個關於烏克蘭危機的政治段子:“俄羅斯政府的所有官員都知道烏克蘭政府應該怎麼做,烏克蘭政府的所有官員都知道俄羅斯政府應該怎麼做,但可惜的是俄羅斯政府和烏克蘭政府無法換位……”這個冷笑話道出了“烏克蘭危機”的無奈。

  烏克蘭危機一週年了,但人們仍在追問烏克蘭向何處去、烏克蘭未來與俄羅斯如何相處之類越來越難解的問題。很明顯,烏克蘭去向已定、去意已決,但去期成疑。至於烏克蘭與俄羅斯的關係問題,很顯然,兩個國家到了“在一起不容易,分開也不容易”的臨界點。

  歐洲大陸沒有純粹的贏家

  烏克蘭危機這一年來,人們在歐洲大陸上很難找到“純粹的贏家”。

  烏克蘭無疑是最大的輸家,烏克蘭輸掉的不僅是克裏米亞,也不僅是烏克蘭東部,還包括烏克蘭的國家發展。烏克蘭央行行長洪塔列娃2014年12月30日説:“2014年,烏克蘭經濟GDP增長為-7.5%。2014年是烏克蘭自二戰以來經歷的最痛苦的一年。”烏克蘭總理亞採紐克則坦言,烏克蘭當前的任務就是“活下來”。他預測,烏克蘭2015年的通脹率將達到26%。據烏克蘭社會調查公司“研究與品牌集團”2月上旬公佈的最新民調結果顯示,49%的被訪者認為烏克蘭可能爆發“第三次廣場革命”。目前對於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而言,不僅和平之路並不平坦,而且未來執政之路也不好走。波羅申科要想“攘外”必先“安內”,而目前基輔主戰的亞採紐克和“右區”一直對“新明斯克協議”充滿懷疑,所以這個“內”不僅指烏克蘭東部,更指基輔執政集團內部。可嘆波羅申科“做個富翁真絕代, 可惜非要做君王”。

  歐盟則是無奈的輸家。目前的歐洲,曾經的繁華已不再,經濟危機雖已挺過,但仍深陷發展危機。歐盟本想通過把烏克蘭這樣的原蘇聯國家拉入自己的陣營為歐盟未來發展注入“新活力”,但未曾想這恰恰觸碰了俄羅斯的“死穴”,遭到普京的“絕地反擊”。為配合美國,歐盟不得不對俄羅斯實施多輪制裁,但這種制裁對歐盟而言也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西班牙外交大臣馬加略2月9日出席歐盟成員國外長會議期間證實,歐盟因烏克蘭危機對俄羅斯施加的制裁導致自身出口貿易損失金額高達210億歐元。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2014年年底就承認,歐盟援助烏克蘭已接近能力極限。

  俄羅斯雖佔到了便宜,但也不算是真正的贏家。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普京瞅準了時機利用“俄羅斯之春”迅速拿下克裏米亞,算佔了便宜。無論是在2月12日的烏克蘭危機“諾曼底四方會談”談判過程中,還是在談判後達成的“新明斯克協議”中,各方均對克裏米亞只字不提。俄專家對此評論道:“這暗示著歐盟至少已打算‘原諒’克里姆林宮在克裏米亞事件上的所作所為,以換取莫斯科在烏東部衝突問題上的改弦更張。”但俄為自己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強硬表現”付出了不小的經濟代價。自2014年3月烏克蘭危機升級以來,美歐對俄發起了多輪經濟制裁,導致俄資本外逃、貨幣持續貶值、通脹攀升。而大幅下跌的國際油價也讓俄經濟雪上加霜。2014年俄GDP增速僅為0.3%。俄經濟發展部部長馬柳卡耶夫1月31日對媒體透露,據該部最新預測,俄經濟在2015年將萎縮3%。很顯然,普京必須維持自己在烏克蘭危機中的“勝勢”,而這一政策的外交和經濟成本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加大。

  如果説烏克蘭危機有贏家的話,那便是在大西洋西岸隔岸觀火並時不時煽風點火、火上澆油的美國了。利用烏克蘭危機,美國讓歐盟與俄羅斯的芥蒂越來越深,重塑北約並迫使歐盟在安全問題上不得不愈加依賴美國,同時又打亂了普京的戰略規劃和俄羅斯發展的戰略節奏,讓美國自己有更多精力來實現其“亞太再平衡”戰略。因此,即便各方簽署了“新明斯克協議”,奧巴馬仍未放棄對烏提供武器援助的選項,美國人並不想烏克蘭危機真的這麼容易就平息了。

  烏克蘭已經“巴爾幹化”?

  那麼烏克蘭危機向何處去呢?美歐專家開始在地緣政治辭海中尋找那些可能與其相似的案例,從1914年的薩拉熱窩到1938年的慕尼黑,從1961年的柏林到1962年的古巴,但似乎都難以找到最為相像的歷史橋段。美國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為烏克蘭開出了“芬蘭化”藥方,即保持烏克蘭的中立化。但俄羅斯專家則指出,烏克蘭其實已經“巴爾幹化”了。無獨有偶,波蘭外長謝蒂納2月25日表示:“烏克蘭危機的衝突規模與上世紀90年代的南斯拉伕很像,烏克蘭戰爭已外溢出其國境線,這需要美國、俄羅斯、歐盟等國際玩家來決定其命運。”

  實際上,烏克蘭已成為歐洲大陸上一道深深的傷痕,而且是一道很難癒合的傷痕。

  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裏21日稱,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正在考慮對俄羅斯施加更嚴厲的制裁,未來幾天,奧巴馬總統將評估形勢,考慮包括向烏政府軍提供武器、就“俄羅斯違反停火協議”採取進一步行動等選項。在這場超越烏克蘭問題本身、已升級為美歐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在多條戰線上對峙的危機當中,美國再度站在何去何從的拐點上。

  烏危機成為奧巴馬又一個難題

  去年2月22日,烏克蘭政局急變,時任總統亞努科維奇被迫離開首都基輔,親西方的反對派開始全面掌權。

  烏克蘭之所以“變天”要拜美國所賜。日前,在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主持人法利德扎卡裏亞專訪時,奧巴馬表示,2014年年初烏克蘭爆發大規模抗議示威,首都基輔獨立廣場的抗議者令俄羅斯總統普京措手不及。美國決定出手,促成烏克蘭的權力過渡方案,亞努科維奇隨即逃離烏克蘭。

  隨後,戰火在烏克蘭東部地區蔓延,克裏米亞併入俄羅斯。一年來,烏克蘭衝突已經造成5600多人死亡,但多輪停火協議全淪為一紙空文。在“伊斯蘭國”揚言襲擊美國、塔利班在阿富汗捲土重來等多重挑戰之下,美俄對峙陰影之下的烏克蘭危機成了奧巴馬政府的又一個“難題”。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稱,烏克蘭危機的根源是北約東擴,美國想把烏克蘭這個原蘇聯的加盟共和國拉入西方陣營中,但俄羅斯堅決反對,明確表示不會坐視其最重要的戰略夥伴變成西方的橋頭堡。

  美國對烏克蘭危機的定性顯然與俄羅斯相去甚遠。21日,克裏就獨立廣場抗議週年發表聲明稱,去年“烏克蘭親歐盟示威運動”的抗議者為了自由與尊嚴流血犧牲,這場“尊嚴革命”催生了一個新的烏克蘭。當前,烏克蘭正為爭取民主的、面向歐洲的未來同俄羅斯的侵略進行抗爭,美國將與烏克蘭站在一起。

  一年來,美國是和烏克蘭新政府站在一起。奧巴馬、克裏等美國政要輪番上陣,為新政府鼓勁打氣並提供軍事和經濟支援,只是有些“口惠而實不至”。美國去年答應的1.2億美元對烏克蘭非致命性武器的援助迄今只到位一半,《2014年烏克蘭自由支援法案》承諾的3.5億美元軍事援助也未撥付。

  為此,本月初,美國3家重量級的智庫聯合發表報告,強調美國及其盟友未對俄羅斯借烏克蘭危機給西方帶來的威脅給予足夠重視,這一狀況必須改變。報告建議奧巴馬政府立即向烏克蘭提供致命性武器,幫助保護烏克蘭獨立。

  由布魯金斯學會、大西洋理事會及芝加哥全球理事會聯合出臺的這份報告提出了3條建議:奧巴馬政府應與國會協作,立即向烏克蘭提供10億美元軍事援助,並在2016年、2017年分別再提供同樣規模的軍援;改變過去只提供非致命性武器的政策,為烏克蘭軍隊提供進攻性武器;敦促其他北約國家也採取同樣的政策。

  報告稱,在與烏克蘭政府軍的作戰中,俄羅斯和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在許多領域享有巨大的優勢,包括制空權、情報、電子戰、指控系統、炮兵及火箭、後勤支援等。如果對手想發動一場攻勢,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奪佔更多土地或在烏克蘭境內開闢一條直抵克裏米亞的陸上走廊,烏克蘭政府軍將無法阻擋。

  報告中開列的武器包括反炮兵雷達、無人機、反坦克導彈等,並強調美國和西方有能力阻止俄羅斯,問題在於是否能下定決心。

  美擔心會誘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一輪明斯克停火協議是烏克蘭、俄羅斯、德國和法國4國領導人12日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達成的,主要內容包括:15日零時起烏東部全面停火、衝突雙方不遲于停火後第二天開始撤離重型武器。但日前德國總理默克爾到訪華盛頓時,奧巴馬除了表示支援通過外交斡旋解決烏克蘭危機外,對“新版”和平協議不置可否。

  奧巴馬稱,因為烏克蘭而使美國與俄羅斯發生軍事衝突是不明智的,但其強調將進一步對俄羅斯施壓,加大對烏克蘭援助。美國還將繼續加強與烏克蘭接壤的北約盟友的能力建設。他警告稱,如俄羅斯侵犯北約成員國,根據北約憲章第5條,美國將不得不採取軍事行動。

  俄羅斯則開始了新的反擊。23日,不顧美國堅持的反對立場,俄羅斯宣佈將向伊朗出售先進防空系統。分析人士稱,俄羅斯是在加大與美歐的賭注,對伊售武的決定是向美國發出了一個明確的信號:從烏克蘭問題上退步,否則俄羅斯將提高伊核談判的籌碼。克裏24日在國會作證時則稱,在是否介入烏克蘭局勢的問題上,俄羅斯公然對美國撒謊。

  在美國國會,包括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麥凱恩在內的眾多議員一直堅持應向烏克蘭提供“防禦武器”。但除了擔心向烏克蘭政府提供武器可能誘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外,美國在此舉上還有另一種擔憂:武器可能落入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手中。美國媒體報道稱,烏克蘭政府軍上周撤退時,炸毀了那些難以後撤的武器裝備,但丟失了一台美國提供的反炮兵雷達。

  美將如何應對俄羅斯的“挑戰”

  《華盛頓郵報》24日文章稱,西方與俄羅斯在烏克蘭問題上的衝突遠超維護烏克蘭領土完整的範疇,這是俄羅斯對西方自由國際秩序的挑戰。這一秩序以民主、法治和市場自由等為基礎,由美國在冷戰結束後構建。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沒有融入這一秩序,相反,它當前的所作所為正在威脅歐洲的安全。

  文章也表示,儘管對於美國與歐洲來説,當前俄羅斯重繪歐洲地圖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但現實情況是克裏米亞的重新回歸將十分困難。美國應與俄羅斯開展對話,修補美俄關係間的裂縫。

  普京23日表示,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不會爆發戰爭,外界永遠不要期待會出現“這樣的災難”。奧巴馬則稱,他上任之初,美國與俄羅斯開始討論雙邊關係“重啟”,他同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建立了有效的工作關係。但當前,他不對普京將改變支援烏克蘭東部民間武裝的政策持“無根據的樂觀態度”。下一步,美國是繼續走強化對俄制裁和軍事威懾的道路,還是幫助維護來之不易的新一輪停火協定,要看奧巴馬政府是以烏克蘭的利益為重還是優先維護其所界定的國際秩序。

  本報華盛頓2月25日電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