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治圈有個共同愛好,那就是不論有戲沒戲,大家都總在大聲考慮什麼時候出馬選總統。
副總統拜登永遠在考慮是不是要在2016年參選,雖然所有人都知道他老人家當選概率,跟他管住自己的嘴的概率差不多,可這不妨礙他一天到晚跟媒體嘮叨這事;共和黨這邊,無論是蘭德 保羅、馬爾科 盧比奧還是大胖子克裏斯蒂,凡接受採訪,最後總要扯到這個話題上。這不,2016年參選總統可以説最被人看好的希拉裏 克林頓也不能免俗。這兩天趁著要推銷自己的新書,在接受《人物》雜誌採訪時,她表達了一下自己人老心不老,身體扛得住,參選可能十分大的意思。
這裡頭,最被人拎出來説的其實是最沒營養的一句,在回答“是不是感到對‘希望有女總統出現的人’懷有義務”這一問題時,希拉裏説,這其實體現了我們有未完成的事業,“我本人當然認為我們應該打破美國政治中最高、最硬的那塊玻璃天花板。我當然願意看到一個女性總統”。
要説希拉裏選不選總統,這事還真不能看她的車轱轆話,因為總統這工作,真不是説有了個黑人就必須再有個女人,下回咱再來個拉美裔全齊活。奧巴馬眼高手低的這些年,起碼會讓選民在考慮投誰票的時候,更多考慮資質而不是在各族群之間一碗水端平。這樣其實也更符合女權的精髓,平等對待嘛,我才不要你的優待。
希拉裏選不選總統,看的應該是她整個陣營的“勢”造得怎麼樣。有些客觀規律放到哪都是一樣,比如説做人做事一定要順勢而為。選總統這種大事,對希拉裏這樣做了一把大牌結果被人“截胡”的人來説,需要小心的東西可不止一星半點,能在宣佈參選前處理好的就別拖到參選後,一定要讓一切顯得順理成章,自然而然,不留重大障礙。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這些“勢”造得不錯,尤其是身為女候選人最大的幾個問題:老公的問題,在萊溫斯基不久前接受《名利場》專訪後算是有個結論;健康問題,這次《人物》雜誌專訪和克林頓此前多次澄清都是針對這個話題;班加西問題,從現有資訊來看,這本名叫《艱難抉擇》的自傳就是要回應這個問題;錢和組織的問題,這都不是事兒。
當然,就算一切都處理得完美無缺,也不代表希拉裏就一定選得上。政治這東西,有時候真是喜新厭舊,2008年大選剛一開始,誰能想得到希拉裏會敗給奧巴馬?畢竟,作為民主黨內縱橫數十年的巨擘,希拉裏在權勢熏天的同時,也背著沉沉包袱,要想沒有負擔地談明天、談希望,很難。希拉裏現在這麼穩紮穩打,想來也是不願重蹈2008年的覆轍,讓自己能從容佈局。越是謹慎,起碼在民主黨內,她勝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這麼做的另一個好處,是希拉裏給自己留下了進退的餘地。美國政治圈從來都是人走茶涼。對希拉裏這種已經退休、拜登這種進步無望的老闆,只要還存著進步的心,就能最大程度地維繫自己的影響力,這就是他們為什麼一天到晚談自己2016會不會參選的道理。
至於參了選贏不贏得了?那就走著瞧了。(魯柯 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