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對華為的態度為何迥然不同?

時間:2012-10-16 15:1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一個月以前,就在美國國會的一個委員會準備警告美國電信網路公司不要和中國的華為公司進行業務往來的時候,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卻在倫敦唐寧街10號的壁爐前與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合影。卡梅倫宣佈任正非已經同意華為將斥資12億英鎊(約合121億元人民幣)在英國擴展其目前已經相當龐大的業務規模。(10月13日中國廣播網)

  考慮到英國與美國一向在安全議題上合作緊密,大西洋兩岸對華為的態度分歧令人震驚。卡梅倫政府稱,在美國國會表態之後,英國沒有計劃改變與華為的關係,而是繼續與華為商談合作事宜。英國政府內閣辦公室發言人表示,“我們設置了嚴格的流程,華為顯然符合我們的安全輸出要求。”

  華為在英國受到的禮遇與其在美國遭遇的猜忌、排擠迥然不同。10月8日,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將華為和另一家中國公司——中興公司打上了威脅美國國家安全的標簽。報告提出,這兩家公司的設備如果為美國電信運營商所用,可能會被中方用於暗中蒐集與美國國家利益有關的情報。

  美國對華為的指控是典型的貿易保護。這些年,由於利益與增長機會所在,華為不管如何困難也想進入美國。但它遭到了美國同行——思科公司的強烈反對。思科CEO錢伯斯一方面承認華為是思科最強硬的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指責華為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和電腦安全等領域並非一直“按規矩辦事”。

  當然,這只是藉口,其背後是企業與政界的骯髒交易。例如今年以來思科花在動員美國國會議員或政府高官阻止華為在美國本土與其競爭上的遊説費就高達121萬美元。由於思科的遊説,華為現在面臨的阻力已經不是與同行純粹的競爭了,美國政界與思科正聯手阻止華為。

  在美國人眼裏,作為加入全球競爭的中國公司——華為,成為了一個拳擊吊袋。一個因素是美國人擔憂日益發展的中國,因而美國的政客們不斷針對中國,並將華為視為中國代理人,這可是賺取政治分最容易的一條途徑。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對原有供應商的貿易保護主義,他們害怕利潤被華為壓薄。

  換言之,思科等美國競爭對手們將華為阻擋在大單競標門外最重要的理由就是利潤之爭。這些電信運營商投資在電信設備上的資金佔全球總量的15%,毛利潤率高達45%至50%,佔美國運營商利潤總額的25%。現在華為想分一杯羹,自然會引起其競爭對手的忌憚與憤恨。

  本來華為到美國投資與美國通用、摩托羅拉等公司到中國投資一樣,不應當成為問題,更談不上涉及國家安全。而現實是美國卻習慣於將正常的商業活動與國家利益聯繫在一起。於是,軟體、石油、鋼鐵、電信等無一不與國家利益有關,每個産業似乎都可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討論。

  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美國擔心日益崛起的中國會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在他們的思維裏,幫助中國就等於幫助中國滅掉自己。所以,美國政界與業界會以各種藉口來阻止中國公司進入美國。例如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28日簽署行政命令,以“威脅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中國三一重工美國子公司羅爾斯公司收購俄勒岡州四個風電廠。

  而且,美國眾議院特別情報委員會對華為的指控是具有傳染力的,繼美國之後,澳大利亞、加拿大也以“安全”為由提出對華為進行調查。相反,此時英國卻把華為作為座上賓,這耐人尋味。

  事實上,華為的幸運在於英國沒有像美國思科公司那樣的競爭對手,從英國電信公司發表的一份聲明就可見一斑。該公司認為,華為是“值得信賴的設備提供商,它提供的設備性價比很高。”

  英國人是聰明的,因為華為在英國投資最終受益的仍是對方。英國看中的是華為的資金和提供的就業機會。在經濟遲遲不見好轉的情況下,就業已經成為英國政府的“心頭大患”。華為最新的投資計劃,預計就會給當地帶來700多個就業崗位。而華為看重的是以英國為代表的歐洲市場,並希望通過投資使英國成為華為進入歐洲市場的橋頭堡。 (邱林)

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