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在美遭不公對待 華為中興成大選犧牲品

時間:2012-10-15 11:00   來源:人民網

  2012年10月9日,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發佈了針對中國電信設備企業華為和中興的報告,明確指控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和中興通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儘管該報告屬於建議性質,然而其針對中國企業的具體指控,給中國電信設備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的長期努力增添了新的障礙。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報告存在明顯的不公平,理由充滿傳聞色彩,證據多為保密,讓人懷疑報告所帶有明顯的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故此,筆者對該報告提出下列質疑:

  一、 基於中國擁有利用電信企業進行惡意動作的資源、能力和動機的理由來排斥中國電信企業于理無據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報告指出,“中國有能力、有機會且有動機為惡意之目的利用電信企業。考慮到華為和中興在縱向整合的能力,它們完全可以在重要電信零部件和系統中植入惡意硬體或者軟體,損害美國國家安全和私人利益。即使華為和中興兩家企業的負責人拒絕配合,然而,根據所謂的中國法律,華為和中興也必須配合中國政府為惡意之目的使用其系統。”

  這種想當然的提法令人遺憾。眾所週知,中國自20世紀70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對外國電信設備企業採取積極開放措施。1994年思科等美國電信企業就已經進入中國進行投資,目前思科等國外電信設備已經廣泛進入中國的政府、商業、教育和家庭通信領域。然而,按照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邏輯,美國政府在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前早就擁有利用美國企業進行惡意動作的資源、能力和動機,其完全有能力根據美國法律在向中國銷售的産品中植入惡意軟硬體,損害中國國家利益、企業和個人利益。照此推理下去,很難想像,外國企業如何能夠參與全球貿易、投資和金融活動。

  實踐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美國等發達國家存在著明顯的非對稱性市場進入。中國市場的大門一直向美國企業敞開,從友邦等保險企業到微軟等軟體企業再到思科等電信設備企業,外國企業只要按照中國法律法規合法經營就不會受到來自政治勢力的任何干擾,它們可以自由地按照市場規則與包括中國政府在內的所有客戶進行交易。反觀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往往帶著有色眼鏡,以政治和經濟利益方式來考量中國企業和中國政府,並以所謂的國家安全審查制度嚴格限制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進入其市場。這種做法完全無益於國際經濟貿易合作中的互利共贏,最終落得害人害己的結果。

  二、 中國電信設備企業給美國國家安全帶來威脅了嗎?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報告認為,雖然華為和中興通訊提出“弱化措施”,即學習英國經驗由第三方介入評估系統的安全性,然而考慮到中國政府能夠通過華為和中興通訊植入後門或者使其故意提供不可靠的産品方便間諜活動和網路戰,以及龐大的美國電信市場使得美國很難處理這些安全問題,中國電信設備企業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無法消除。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報告中以技術因素和人財物因素將中國電信設備企業排除在美國市場的説法非常牽強。惡意代碼問題、評估的技術和經濟原因、産品和配置的多元化、供應商資助網路安全設備評估可能引發的道德風險等諸多問題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解決,然而這些因素不能成為拒絕外國企業進入市場的藉口。以英國為例。報告也提到,英國採取獨立監管方網路安全評估中心來評估設備安全性,從而能夠使得英國國內政府部門和企業以優惠價格採購包括來自中國的電信設備。雖然國家對電信基礎設施的依賴、電信系統面臨的威脅範圍、網路間諜案的增長以及消費者對少數設備供應商的日益依賴等眾多因素都使得國家安全有必要成為優先考慮的選擇,然而,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這種將電信行業視為像國防業那樣受保護的戰略産業是20年前的做法,現在確實應當到了改變的時候了。

  事實上,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報告明顯帶有“以國家安全威脅為由”行貿易保護主義之實的色彩。美國眾議院提出以風險因素排除外國企業進入市場與2009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的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新方案以立法方式排除外國人如出一轍。當時該方案中明確規定了“購買美國貨”和要求銀行在裁員方面必須先裁外國人的規定,這些規定引起了國際社會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抬頭的擔憂。與2009年經濟刺激方案相比,當前眾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報告一如既往,為保護美國利益提出以國家安全威脅論的藉口,從而達到消除外國企業在美參與競爭的可能性,保護美國企業利益和美國所謂的安全,這些做法明顯與世界貿易組織和美國自己所倡導的自由競爭相違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