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別讓“官員洗澡標準”成“泳裝秀”

2012年05月08日 14:37:00  來源:東方網
字號:    

  溫州網民4日列出一批污染嚴重的河道,希望環保局長“能帶頭下河游泳”。日前,溫州市委書記陳德榮表示,“檢驗溫瑞塘河治污成效,不以部門報上來的數據為準,要以環保局長和公用集團董事長帶頭下河游泳作為河水治理好的標準”。陳德榮是在溫州甌海專題調研城市污水治理工作時作如上表示的。(5月4日中國新聞網)

  日本人講孝道,提倡年輕人與老人的住房不超過“一碗湯距離”,從家裏給父母端一碗好湯不會因為距離太遠涼了。前幾年,有學者提出宜居城市應該是一個“嬰兒車能在街頭任意出現”的城市,稱之為“嬰兒車指標”。嬰兒車能不能上街,涉及到城市設施是否無障礙、道路是否暢通無阻、空氣是否足夠清新、市民是否有休閒時間、空間以及安全感等等。就像這些鮮活生動的指標一樣,“環保局長下河游泳”折射了治污標準的人性化、務實化,從一個側面彰顯溫州書記的“通俗歌手”形象,他能接上網民的話茬兒,將治污的責任與壓力傳遞到環保局長和企業老總身上,值得期待。

  其實,領導以身試“水”早有先例。前幾年,廣州市長不止一次帶頭跳進水中,暢遊珠江,將珠江水質一年好似一年的資訊帶給公眾,這樣的“特別新聞發佈會”生動鮮活,比環保部門發佈水質監測報告更令人信服。還有更猛的,往往在污染事件應急處置之後,領導帶頭喝水,一飲而盡。官員危難時刻“獻腸胃”,讓公眾看到飲用水“劫後余生”的安全。要看到官員能身臨其境,親口嘗一嘗水質的好壞,與水源污染有個親密的接觸,無疑是深入現場獲得感官經驗、體察民情了解污染危害的好形式,比坐辦室裏看材料、聽彙報有親身體驗的直觀感受,也是“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作風轉變。

  然而,治理河道污染不單單是一篇有血有肉、形象豐滿的“記敘文”,更是一篇嚴謹縝密、有理有據的“説明文”。近十多年來,溫州市歷屆政府均有發出治理溫瑞塘河呼聲,然成效不大,污染依舊。究其原因,很可能是雷聲大於雨點;號召大於行動;做秀大於實招。要治理好母親河污染,僅有“官員下河游泳”的標準遠遠不夠。基本的環境品質是一種公共産品,是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改革與發展成果並非只有經濟的增長,更應包括讓民眾擁有藍天、碧水、凈土和身體的健康與生命的尊嚴。因此,首要的是改革各級官員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引導他們不欠新賬、多還舊賬,在督促治理老污染的同時,嚴格把好新上項目的環保關口,積極回應民眾對環境安全的迫切願望。

  “不看數據看下河”的提醒意義大於現實意義,治污的成效最終還得靠數據説話。溫瑞塘河長期受到工業、農業等污水大量直排污染,水質日益惡化,污染積重難返,僅靠環保局長難有回天之力。不讓“官員下河標準”成為一場“泳裝秀”,必須加大公共財政的投入,動員會社會群策群力,多部門聯合作戰,採取行政、經濟、法律和科技等手段聯手向污染宣戰。對違法排污企業,不僅依法處罰,使之付出鉅額成本,還要公開曝光處理,震攝違法行為,增強企業的自我約束力和自製力。最為關鍵的是治污要有時間表和軍令狀,要有傷筋動骨的督查和考核,要讓懈怠的官員多嗆幾口水。只有讓各路官員都“捎上官帽下河”,最終才能還母親河往日的美麗。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