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   社會

誰來破解“達芬奇密碼”

2011年07月15日 14:12:00  來源:廣州日報
字號:    

  7月13日,達芬奇家居就造假事件召開發佈會。總經理潘莊秀華堅稱公司代理的義大利品牌産品均是原裝進口,同時承認其美國品牌與國內工廠合作過。潘莊秀華現場訴説發家史,表情豐富,涕淚橫流,卻只字不回答媒體和消費者關心的問題。

  許多媒體都刊載了潘莊秀華的哭臉特寫,有的還別出心裁,以相框裝飾,活脫脫一幅“蒙娜麗莎的眼淚”!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蒙娜麗莎的眼淚”當然解不開“達芬奇密碼”,只是一場拙劣的表演罷了。

  達芬奇家居在諸多不利證據面前,依然堅如磐石,決不改口,最重要一點,恐怕就是他們抓住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對“進口”語義的理解。産品由義大利生産,銷往中國,這是原汁原味的進口;跨國企業在中國設立工廠,産品出口之後再進來,這也是公眾所理解的兩種“進口”。企業是國內企業(或國人在境外註冊的企業),産品由國內生産,形式上出口後再回來,這也是“進口”,甚至於出口不離境,只在保稅區待上一晚,歸去來兮,也是“進口”,至少身份得到相關手續的證明,這恐怕就是“達芬奇密碼”。

  糾纏于過程,迷失于細節,是沒有什麼意義的,個中肯定有合情、合理乃至合法的成份,亦有投機取巧,遊走在灰色地帶的可能,不論過程如何,想想這樣一種結果:國內生産的産品,只是取了一個洋名,遊了一圈“水”,鍍了一層“金”,土雞立馬變鳳凰,身價十倍、百倍地增,于情于理皆不合。而且,“挾洋人以令天下”的“達芬奇現象”近年頻現,成為眾多行業的潛規則,服裝、地板、音響、熱水器等都被媒體曝過光,如號稱義大利進口的吉諾裏茲服裝,虛報德國總部的歐典地板,自稱丹麥品牌的“香武仕”音響……

  企業唯利是圖、商人缺乏道德血液,用“假洋鬼子”欺騙同胞,固然可氣,應該譴責,可更深層次的反思絕不止于企業、商人這個層面。一種産品,從生産、出口、進口再到銷售,幾多環節,牽涉多少監管部門,在長長的監管鏈條中,哪怕有一個部門認真把關,“達芬奇式經營”都無法得逞。是達芬奇家居沒有違法違規嗎?涉嫌虛假宣傳、欺詐、暴利經營、品質問題……可謂一身暗病,問題多多,為什麼就一路過關斬將,將不可能的任務完成呢?是企業行為太隱蔽無法監管嗎?記者能揭發的問題,吃監管飯的職能部門怎麼好意思説不知情?

  與市場發育速度相比,體制內的監管效能低下是顯而易見的,從食品安全到普通産品品質(如剛剛被媒體關注的自動扶梯安全),莫不如是。很多時候,監管部門簡直成了媒體記者指哪打哪的“獵犬”,媒體一曝光,相關部門才出動。監管的遲緩性與滯後性,不但讓維護消費者權益成為一句空話,也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企業,以致市場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做産品的企業發展不起來,傍洋人、假名牌、魚目混珠的達芬奇家居倒是風生水起,紅紅火火,這種現象正常嗎?

  打開“達芬奇密碼”,是一面明亮的鏡子,希望企業、消費者與監管者都照照自己。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