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招生競爭是教育改革的進步
時間:2011-07-05 15:05 來源:長江日報
日前正值高校招生的關鍵時期,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馮瑋在網上連發數十條微博,披露名校招生期間相互“掐尖”、“綁架”考生,引發了復旦與上海交大的生源爭奪“口水戰”。
先是復旦方聲稱有人騙錄取考生改志願,後上海交大發表聲明,斥責其誣陷,真相如何、孰對孰錯,一時難以辨別。而在目前考生填報自願之時,各校對優質生源的爭奪戰確實存在,甚至已到白熱化的程度。
高校之間搶奪生源並不是壞事。高校對優質生源的重視,是教育規律使然,優秀學生進入優質大學,正是教育公平的體現。在生源競爭中,考生可通過比較權衡選擇心儀的大學,考生與高校間的雙向選擇得到充分實現。對於高校而言,優質生源是一校辦學品質的體現,在爭搶優秀學生中形成的競爭關係,能督促各高校在激烈的博弈中不斷尋求發展,形成良性互動。
在一些國外大學招生中,高校對優質生源的搶奪也很常見,學生可以拿著多張大學錄取通知書來選擇一所心儀的學校。高校競爭豐富了考生的選擇面,所以招生時學校會極力向考生展示學校的辦學品質,以豐厚的獎學金吸引優秀學生,甚至承諾在求學過程中,學生也可以根據學校的教學品質進行重新選擇,這迫使學校不敢怠慢學生,不斷提升辦學品質。
近些年來,北大、清華等高校“遠交近攻”,組建“北約”、“華約”聯盟;北京大學、同濟大學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擁有5%招生自主權的近80所高校選拔特長生、保送生,嚴格來説都是在盡其所能地吸引優質生源,無論採用哪種招生形式,只要規則制定時合情合理、錄取過程中透明公開,都值得鼓勵和提倡。
隨著高校自主招生許可權的擴大,對高考生源的爭搶勢必更為激烈,各校制定的招錄方法也會更為多樣性,社會輿論應該允許競爭的多樣性存在,甚至接受高校招生中的一些特殊規則。只要這類規則並非“蘿蔔招聘”一樣為特殊人量身定做,就應當寬容各高校在選擇人才標準上的不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在爭奪生源的過程中,高校不能不講規則、暗箱操作、沒有底線。若是冒充其他學校招生人員、欺騙考生,或者捏造事實詆毀其他高校,則屬於招生過程中的欺詐行為,這不但對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無益,也會損害高校聲譽,侵害考生自由選擇的權利。
高校招錄時,還要注重對高分考生的保護,避免優秀考生因填報志願失誤、對各校招生情況不了解,而無法獲得優質的教育。目前,高校相互“掐尖”引起的一些混亂現象,並不應妨礙高校招生的自由競爭的推進,讓考生獲得充分選擇的權利,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大步。(王亞欣)
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