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政部網站消息,財政部黨組書記、部長謝旭人在《經濟日報》上發表文章,對黨的十八大報告作出解讀。進一步推進資源稅改革,將煤炭資源稅計徵辦法由從量徵收改為從價徵收並適當提高稅負水準,其他礦産資源等提高從量計徵稅額,並適時將水資源納入資源稅徵收範圍,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選擇防治任務繁重、技術標準成熟的稅目開徵環境保護稅,逐步擴大徵收範圍,促進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財政部網站 11月21日)
不可否認,水,是一種資源。而且,和陽光、空氣一樣,它是每一個人的生活必須品。更加上,水是生命之源,人可以一兩天不吃飯,但人不能一天不喝水。只要動物要生存,就必須和水打交道。可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消息是,水作為一種資源,就要被徵稅了。這意味著,水,再也不會擁有“免費”的價格標簽了。
我國是缺水嚴重的國家。數據顯示,我國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每人平均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1/4、美國的1/5,是全球13個每人平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此語境之下,如果水資源仍然浪費嚴重、污染嚴重,十八大報告中的“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目標,就不會實現。倘若對水資源徵收資源稅能夠對水資源切實起到保護作用,則也不失為一個理智的辦法。對此,相信廣大納稅人也不予以支援。只是,對水資源進行徵稅一事,筆者現在至少有以下三個擔憂。
其一,水資源經營領域,很可能會出現強大的壟斷集團。現在,幾乎在所有能夠被徵收資源稅的市場領域,都出現了比較強勢的壟斷集團。最明顯的是“石化雙雄”、中國鹽業。現在,各地方的自來水公司,基本都是國有,也可以預期,能夠有權經營水資源的企業未必不會形成更大規模的壟斷集團。即便組成不了壟斷集團,他們之間也容易形成價格聯盟。現在,每一個城市的水價都基本是“逢調便漲”,不知道對水徵收資源稅之後,會變成什麼樣。
其二,“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水吃水與每位老百姓有關,對企業徵資源稅,企業無疑會把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這一點,通過“石化雙雄”、鹽業和其他一些壟斷國企的經營狀態就不難發現。在石化等領域,資源稅的徵收並沒有很好地起到它的預期作用——加強資源管理,促進能源合理開發和利用,相反,倒是使得消費者的使用成本越來越高,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其三,水資源的問題,並非多和少的問題,除此之外,還有污染問題。如果污染問題解決不了,以保護開發和利用為目標的資源稅就沒有理由“落到水面上”。十八大報告之中,我們看到了兩個新名詞。一個是“生態文明”,這是我國“五位一體”發展模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我們還看到了建設“美麗中國”這樣的一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對於水資源的保護而言,只有水質清澈,所謂的“美麗中國”才會慢慢建成。而不是每年花上千億治污,治理的結果卻是,官員都不敢下河游泳。對水資源進行徵稅不是不可以,而是請先從解決水污染開始。
還是那句話,繳稅不可怕。在西方國家有句俗話:“世上有兩件事你逃不過:一件是死亡,另一件就是繳稅。”前提是,這稅要繳得合情合理,能起到預期的效果,能對水資源起到保護的作用。在以上三個擔憂得不到回答之前,對水徵收資源稅就不能“霸王硬上弓”。否則,既是對廣大公眾和納稅人的不尊重,也可能讓徵稅的目的和效果變質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