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口市長冀文林稱,要充分利用國務院給予海南的優惠政策,按照限價不限購的原則,積極出臺樓市細則。此番言論迅速被媒體解讀為海口擬停止執行樓市“限購令”,這在已出臺限購政策的城市中是第一個。究其原因,是房地産相關收入的快速下滑,財政吃不消了。(4月26日《揚子晚報》)
“海口擬率先叫停樓市限購令”,這個信號一下子激起無數人憤怒情緒。畢竟,海口“限購令”在2月底才出臺,至今還不到兩個月就呈現流産跡象,這種朝令夕改無法承載樓市調控之重,也嚴重違背民意相關期待。
對此,海口方面很快作出回應,表示存在誤讀。海口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官員表示,所謂“不限購”是指海口或將對産權式酒店等旅遊地産實行差異化管理,將其不列入限購的範圍。同時還強調,海口市是堅決執行“限購令”的,是和國務院相關規定保持高度一致的。
這樣回應或許會讓很多人鬆口氣,原來海口沒有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第一個吃掉“限購令”的螃蟹呀。輕鬆之餘,恐怕我們不禁要問,怎麼一個堂堂大市長的言論,就這麼容易遭到誤讀呢?到底是市長表達不清,還是媒體欠缺分析能力,抑或是相關回應起到“危機公關”作用,實現對民意情緒的安撫,也堵住質疑之聲?
仔細盤審相關爭議,我們更願意認為,海口“叫停樓市限購令”其實是一次民意試探,儘管它被證實不會很快叫停限購令,但仍然釋放出一種危險信號———當前圍繞房地産調控的博弈前景,不容樂觀。民意只要稍有鬆懈,樓市調控就很可能出現再次流産。
不必諱言,“限購令”對海口房地産打擊力度巨大。2月底出臺限購令之後,海口3月售樓量同比就下降90%,當地房地産稅收快速下滑,地産財政呼吸不暢快。由於土地財政早就成為很多地方公共運轉的重要支撐,房地産市場凋零給地方的壓力也可想而知,由此,人們自然有理由懷疑地方政府隨時可能將行政之手伸向“限購令”。
更何況,“限購令”這種臨時性政策,彈性空間太大,不論是出臺時間,還是退出時間,都沒有制度約束。而且“限購令”本身可以做文章的空間也很大。事實上,海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官員在回應公眾質疑時,就表示:“我們執行‘限購令’的做法不會改變,但或將對目前的‘限購令’進行微調,不搞‘一刀切’。”這無疑説明,海口仍然打算通過對“限購令”進行“微調”來達到救市目的。可見,公眾所謂的“誤讀”並不是空穴來風。
對民意的試探,是有深有淺的。如果説,海口市長當初伸出去的第一桿子,一下子觸動了民意的強烈痛覺,形成了巨大的反彈,那麼,隨後的相關回應則是把這一桿子往回收縮了。儘管表面看來,“海口率先叫停樓市限購令”並沒有成為既成事實,但人們還是清晰看到一把正在伸向“限購令”的劍。更何況,就算這把可能斬斷“限購令”的劍不在海口揮出,也並不表示不在其他地方劃出一道更為隱秘而又有殺傷力的弧線。
中國房地産市場本身牽動著地方政府、利益集團以及公共利益的複雜博弈。一直以來,關於地方政府與房地産商之間的相互“綁架關係”,始終都是樓市調控的最大陰影。而長期以來的民意虛置,則是招致公共利益很受傷的根本原因。從這個意義講,“海口擬叫停限購令”是對民意的試探,它釋放出一種極其危險的警示信號,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單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