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為何急吼吼要“廢”限購令?

時間:2011-04-27 15:06   來源:東方網

  海口市擬停止執行2月28日出臺的樓市“限購令”,這在已經出臺限購政策的城市中是第一個。海口廢棄“限購令”,原因是房地産相關收入快速下滑,財政吃緊。據了解,3月份海口商品住房銷售同比下降90%,不過成交價甚至有小幅上漲。限購之前,海口60%的房産購買者為島外人士。(4月26日《揚子晚報》)

  來自海口的這條消息,再次證明了房地産調控的複雜性程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像,也再次從證明了房價已不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更成為一個社會問題、政治問題了。這些年,瘋漲的房價早已背離經濟社會的基本面。以前將買房稱為夢想,看看許多城市動輒十幾倍乃致幾十倍的“房價收入比”,夢想已變為噩夢。瘋狂的房價造成的傷害已太多。一套房子,讓兩代人成了“房奴”。房價不僅鯨吞著居民財富,而且透支了未來幾十年的購買能力。

  面對瘋狂上漲的房價,國家開出了連續的調控政策。從國十條到國五條,再到空前嚴厲的新國八條。新國八條規定: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和房價過高、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從嚴制定和執行住房限購措施。限購並不是限制剛性需求,本地人限三套、外地人限二套,無法提供納稅或者社保證明非本地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售房,這樣的限購其實還是寬鬆的。然而就是這樣的限購,海口也僅在實施兩個月之後就無法容忍了。

  限購的目的不言而喻,而即使限購之後,海口房價還在上漲,在這個情況下,廢棄限購不僅會前功盡棄,更暴露了地方政府在房地産上陷得太深太深。陷得太深的標誌之一,是“土地財政”依賴症。地方政府熱衷“賣地”,首先是因為這個見效快、來錢也容易。陷得太深的標誌之二,是造好的房子賣不動,政府就明著“托市”,暗著“造市”,加大拆遷力度,人為製造“剛性需求”。而海口市不足兩月就迫不及待廢棄“限購令”,顯然又是陷得太深的最新證據。

  對普通人來説,房子是住所,但一些地方政府卻既把房子等同於GDP,又把房子當成搖錢樹。這就導致了其對房地産業要以保民生為首要目標認識不清,對房地産業不能作為城市經濟支柱産業有抵觸情緒,更甚者陽奉陰違,嘴上説要“軟著陸”,心裏想著“不著陸”,化解宏觀調控的政策于無形。海口欲廢“限購令”,是一個危險的信號,第一塊骨牌倒下引起整體垮塌的“多米諾骨牌效應”,我們已多次見到。而在不少地方對調控本就態度曖昧的背景下,海口的行動會引發怎樣的效應,恐也不難想像。如果各地群起而仿傚,那麼號稱“史上最嚴”的這一輪調控必然被架空,最終是夭折。樓市亂像是一些地方政府角色錯位在房市的投影。房價只是一個影子,身體歪了,影子才歪,而這個身體首先就是一些地方政府。糾正歪了的影子,必須扶正身體——顯然,“扶正身體”,對架空調控的地方政府追究責任,更應是調控中的著力點。(奚旭初)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