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共用單車到共用充電寶,在短短的時間裏,商家已將“共用”這種讓單一資源多人使用的經濟模式作為效倣的重點。
近日,一組公用洗衣機在上海徐匯區一商業廣場內亮相。它們分為洗衣機和烘乾機兩種,其中18KG容量的洗衣機價格為40元/桶,8KG容量的洗衣機為20元/桶,18KG容量的烘乾機為10元/15分鐘。市民可選擇現金支付,也可以選擇微信或支付寶支付。看來,洗衣機也正式進入“共用時代”。
共用洗衣機 有它共用的理由
洗衣機這種作為高需求和高使用率的家電,幾乎讓每個人都離不開它。要説共用,其實,它似乎早已進入這個時代。
在很多高校的宿舍樓裏都設有專門的洗衣房,裏面全自動的洗衣機,讓學生花1元就能洗一桶衣服。雖然容量較小,不能烘乾殺菌,只有基本的洗滌和甩幹功能,但也滿足了不少學生的需求。如今,洗衣機走向街頭,可以説它有了更廣闊的“用武之地”。
一方面,對於租客、頻繁出差長期入住酒店的商務人士、進城務工人員等來説,共用洗衣機解放了他們的雙手;另一方面,省去了不少人家中不便清洗大型物件(如窗簾、被單、羽絨服等)的困擾。而且,與幹洗店按衣服件數計算相比,共用洗衣機按桶計算相對來説稍顯划算,且能當場烘乾,何樂而不為。
説到共用洗衣機 我們心中有個“結”
衛生問題成最大顧慮。雖然洗衣機上清楚明確標識了消毒程式,但很多個人行為依舊是大家心頭抹不去的憂念。顧慮最多的是:前一桶清洗的會不會是內衣褲、臟鞋、地毯、抹布……或者有沒有殘留病原體等。
距離讓便利度打折。目前,共用洗衣機離普遍投放還有距離。所以,我們用它之前,最先考慮的應該是它離我有多近。畢竟對於用戶來説,遠了開車打車,洗一桶的價格加上這油費、打車費,成本增加了不值當。就算離得近也要提著沉重的衣服步行,若不巧前面有人正在洗,還得繼續等下去。這無疑讓共用洗衣機的便利打了折。
“共用”的初衷願被更好地利用
有趣的是,目前“廣場舞大媽”是共用洗衣機的固定人群。一些中老年阿姨在傍晚時分把衣服投入共用洗衣機,等她們跳完廣場舞后,正好衣服也洗完。看來,共用洗衣機的出現,確實有它討喜的地方。
然而,對於剛起步的共用洗衣機來説,如何培養用戶的消費習慣、如何合理選擇投放區域、如何打消用戶的心頭隱患、如何建立相應的不文明行為懲戒機制等,還需時日去思考。
共用洗衣機已應運而生,希望它不是純碎的一種跟風現象,而是真正地“想公眾所想、急公眾之需”後才出現。願“共用”這份美好的初衷能善加利用,這樣,“共用洗衣機”的每一步才能走的穩當。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