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17日發佈的“2016-2017年度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顯示,相比去年,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自貿區”)的制度創新指數總體呈現上升趨勢,8大自貿片區內部發展差異在縮小。其中,深圳前海蛇口片區創新發展迅猛,與上海自貿試驗區位列前兩名,體現出較高的制度創新水準。
在上海自貿試驗區擴區,廣東、天津、福建三個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兩週年之際,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對4個自貿試驗區的8個片區(廣東自貿試驗區的南沙、前海蛇口、橫琴三個片區;福建自貿試驗區的福州、廈門、平潭三個片區;由於上海、天津自貿試驗區的所有片區均位於浦東新區和濱海新區,且建立了統一的管委會,因此將此兩個自貿試驗區各片區視為一個整體進行評估)兩年來取得的制度創新效果進行綜合評估,從貿易便利化、金融管理與制度創新、投資管理體制改革、政府職能轉變等一級指標,著重反映自貿區制度創新取得的成效。
指數評估結果顯示,上海自貿區金融改革與制度創新的成績領先全國,新型金融交易平臺、科技金融、跨境人民幣業務以及對外並購方面特色明顯。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的金融創新充滿活力,金融市場主體聚集效應凸顯,深港金融合作水準加速提升。天津、廣東南沙新區片區在融資租賃方面形成了産業聚集和服務聚集。
從公佈的總指數排名來看,上海自貿區排名第一,廣東自貿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位居第二,體現出較高的制度創新水準。在金融創新以及營商環境競爭力方面,前海蛇口片區有趕超上海的趨勢。進一步研究發現,前海蛇口片區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便利化與法制化3個一級指標上均排名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一的位置。廣東自貿區南海片區制度創新指數位居第三,其次依次是福建自貿區廈門片區、天津自貿區、廣東省自貿區橫琴片區、福建自貿區福州片區、福建自貿區平潭片區。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表示,廣東自貿試驗區在和港澳合作中還存在障礙,其中最大的障礙主要還是三地的制度差異造成的行政體制,法治和行業管理的差異從而導致的標準差異。比如廣東自貿試驗區在三認方面對港澳開放力度仍有限,港澳專業人士進入自貿試驗區工作門檻仍然很高。
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建議,廣東自貿區應爭取國家層面對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先行先試的政策支援,配合國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力爭成為對接港澳地區的對接樞紐和經驗平臺。以及以自貿試驗區為可控範圍,探索港澳投資要素在大灣區的便捷流動的一套可行的制度安排。 (記者 許青青)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