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聞觀察】掛號費上漲:重要的是“漲有所值”
一方面醫院應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把更多更好的醫生安排到門診,讓患者少排一會兒隊、多看一會兒病;另一方面醫生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診斷病情更細緻些,回答問題更耐心些。
據12月14日《新快報》報道,目前北京友誼醫院、朝陽醫院、同仁醫院、積水潭醫院和天壇醫院5家三甲醫院的掛號費都已上漲,普通主治醫師號由5元上漲至42元,副主任醫師號由7元上漲至60元,主任醫師號由14元上漲至80元,專家號為100元。
“醫院掛號費一下子漲了好幾倍”,初看上去讓人驚訝,細想之下又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此前5元、7元、14元的掛號費的確偏低,與醫生付出的勞動不相稱;另一方面,新一輪醫改的重要著力點,就是在降低藥價的同時提高“醫價”,即在破除“以藥養醫”的同時,以診療、檢查費用的上漲來彌補醫院的損失,同時更好地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
人們不免擔心:“醫價”上漲了,藥價會不會及時降下來?目前來看,很多地方已經取消了醫院的藥品加成,藥價確實降低了不少。按照要求,藥品加成將於明年全面取消,藥價普降將成為現實。
然而,這一降一漲,總體上究竟是降得多,還是漲得多?即老百姓看病的支出,到底比以前減少了還是增加了?
“確保患者負擔總體不增加”是此輪醫改的一個基本原則,這一原則不僅寫進了《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而且被國家發改委、衛計委等部門多次明確強調。按照這一原則,各地在調整“醫價”時,應準確測算藥價降低會給患者帶來多少實惠,“醫價”提高又會給患者增加多少負擔,從而確定各項“醫價”的合理上漲幅度,達到漲與降的總體平衡,確保患者總體支出不增加。尤其要防止一些醫院趁改革之機亂漲價,增加患者負擔,違背改革宗旨。
掛號費是患者進入醫院所交的第一項費用,每個患者都免不了。漲價雖勢所必然,但有必要提醒,應該讓患者覺得掛號費花得值。時下,“排隊幾小時、看病幾分鐘”仍是普遍現象,在掛號費只有幾元、十幾元錢的情況下,患者一般不會太計較;但當掛號費上漲到幾十元、上百元,如果患者得到的服務仍只有兩三分鐘,有些醫生沒問清病情就匆匆開藥方,甚至對患者的提問愛答不理,勢必會讓一些患者産生不滿。醫生的辛苦忙碌可以理解,而患者的訴求也應得到尊重。
讓患者覺得掛號費“物有所值”,一方面需要醫院合理調配醫療資源,把更多更好的醫生安排到門診,盡可能讓患者少排一會兒隊、多看一會兒病;另一方面醫生要進一步提高服務意識,診斷病情更細緻些,回答問題更耐心些。唯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和患者體驗,才能為“掛號費漲了好幾倍”正名。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