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早在1920年12月1日,毛澤東在致蔡和森等的書信中分析袁世凱稱帝、段祺瑞執政之所以失敗時,就提出“均係不讀歷史之故”,因此“勸大家讀歷史”。而從“政之所興在順民心”的民本思想,到“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家國情懷,再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氣節,乃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仁愛之心……這些歷史智慧和文化養分,多有成風化人、潤物無聲之功。
“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當世者,莫良于典。”領導幹部接觸面廣、工作挑戰性強、群眾期望高,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很多,多學些歷史,不僅是個學習興趣的問題,更是一種政治智慧和歷史自覺。正所謂“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今天,我們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歷史上找到影子,歷史上發生過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為今天的鏡鑒,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要治理好今天的中國,需要對我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深入了解,也需要對我國古代治國理政的探索和智慧進行積極總結”。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無論是推動全球治理理念的創新發展,還是治理好正處於轉型期的當代中國;無論是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還是實現民族復興的夙願,不僅需要運用今天的智慧和力量,而且需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説:“避免人類自殺之路,在這點上現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準備的,是兩千年來培育了獨特思維方法的中華民族。”中華民族的文明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我們沒有任何理由不去珍視這一優勢,不去汲取中華文化的“活性力量”。
1941年,毛澤東同志在延安幹部會議上所作的《改造我們的學習》報告中就曾指出:“不論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國史,在許多黨員的心目中還是漆黑一團。許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者也是言必稱希臘,對於自己的祖宗,則對不住,忘記了。”“不單是懂得希臘就行了,還要懂得中國;不但要懂得外國革命史,還要懂得中國革命史;不但要懂得中國的今天,還要懂得中國的昨天和前天。”今天讀來仍然發人深省。在如今的一些領導幹部那裏,總覺得學歷史不如學業務管用;有的學歷史則是為了多些談資,只武裝嘴巴不指導實踐,從這樣的目的出發讀史,往往不可能理解歷史的真諦,甚至可能誤入歧途。只有真正以高度的歷史自覺、深邃的歷史眼光和深刻的歷史思維,認識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才能收穫“明志”“知治”之效。
“掌上韆鞦史,胸中百萬兵。”從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聚焦我國歷史上的國家治理,強調牢記歷史經驗、歷史教訓、歷史警示,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益借鑒,可以説,重視學習、注重讀史,已成為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幹部的迫切功課。惟有不斷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治理水準和政治智慧,學會按照歷史規律想問題、辦事情、作決策,不採華名,不興偽事,才能寫下勿忘昨天、無愧今天、不負明天的絢麗篇章。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22日 04 版)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