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別迷信“大數據”填報

時間:2015-07-01 09: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做好功課、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做出選擇;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探索更科學、合理的錄取方式,才能讓考生有更多選擇

  高考之後,還有“大考”。如何避免高分落榜,如何不讓分數“浪費”,每年高考志願填報之時,這些問題都讓眾多考生和家長糾結不已。今年我國全面實行平行志願錄取投檔,一些地區的錄取方式出現變化,這讓許多考生和家長對該填報哪所大學、哪個專業更拿不準。在此情勢下,高考志願諮詢市場應運而生。“大數據幫你填報上好大學”之類的廣告比比皆是,部分“一對一”諮詢價格更是一路被炒至數萬元“天價”。

  填報高考志願確是技術活,它需要準確而詳實的數據支撐,需要開闊而細膩的理性剖析,也需要對自我認知的準確定位,甚至還需要借智借力,用過來人的經驗規避陷阱,走出盲目和盲動。

  但是,問題也接踵而來。其一,那些打著服務考生旗號的諮詢機構,良莠不齊,甚至就是匆匆搭建的“草臺班子”,它們真能提供有效的數據分析,有價值的經驗之談,真能值得信賴嗎?其二,不少諮詢機構逐利而來,以賺錢為最大目標,價格之高令人咋舌,動輒上萬元,真的就物有所值嗎?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諮詢機構善於炒作概念,比如扛起大數據的時尚招牌,煞有介事,顯得很有來頭。填報高考志願,當然離不了數據。但是,大數據不是數據大,它不是簡單的數據,更不是枯燥的數字,其一大內涵就在於,通過對數據的各種挖掘、分析和研判等,來掌握和滿足用戶最精當的需求。調查發現,有的機構拿大數據當噱頭,真正進行升學指導和規劃的從業人員嚴重不足,實際上就是推銷,其服務和産品與“保分班”相似,都存在一些虛假宣傳的問題。

  病急也不能亂投醫。迷信“大數據”填報和諮詢機構,會帶來新的風險。但是也應看到,廣大考生的確需要科學而權威的指導,需要有關部門和社會提供智力支援。如何才能紓解他們的集體焦慮?考生的任教老師應伸出援手,教育主管部門也應組織社會力量幫助他們。面對諮詢市場的亂象,應明確從業資質,對魚龍混雜的諮詢機構加強監管,把那些忽悠斂財的“騙子機構”清出市場,引導有資質又有誠信的諮詢機構健康發展。

  另一方面,填報志願中的資訊不對稱、盲目隨大流等現象也提示我們,做好功課、心中有底,才能理性地做出判斷和選擇。從這個角度上説,全社會也要更重視升學規劃和升學知識培訓,通過學校及教育機構等的線上線下的講座、交流等方式,幫助考生和家長提升判別能力,提前了解志願填報,科學規劃升學和人生發展道路,而不是“臨時抱佛腳”。

  怎麼填,事關考生前途;如何錄,體現價值取向。新的志願填報模式為考生提供了更多選擇,減少了在某個分數段考生的未錄、漏錄情況,但也容易出現熱門學校和專業扎堆填報等問題。正如專業人士指出的,不管是順序志願還是平行志願,目前各地實行的都還是“一檔一投”的模式,要想真正降低考生落選風險,還需探索“一檔多投”,增加高校和考生雙向選擇機會。目前,教育部已下發文件,鼓勵有條件的省份探索“一檔多投”錄取模式。深化招考制度改革,探索更科學、合理的錄取方式,本身就是一道需要不斷求解的考題。破解這個難題,呼喚改革者的擔當,也呼喚全社會的理解和參與,以共同得出越來越令人滿意的答案。

  《 人民日報 》( 2015年07月01日 05 版)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