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正在同不斷蔓延的埃博拉疫情賽跑,但卻如世界衛生組織所指出,疫情發展速度超過了人們控制它的速度。今年2月,新一輪埃博拉疫情在幾內亞出現,目前疫情已達到自該病毒被發現以來的最大規模。在幾內亞、賴比瑞亞、獅子山與尼日利亞4國,埃博拉病毒已造成超過800人死亡。
為什麼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已被發現的埃博拉病毒今天仍然造成如此大挑戰?研究人員認為至少有三方面原因。一是人員流動在加速,邊遠鄉村地區與城鎮地區的聯繫比以往更加頻繁。此次暴發埃博拉疫情的西非地區與此前暴發疫情的地區相比,人口更多,城鎮化率更高,人口流動性也更強。二是部分西非國家受發展水準限制,醫療防疫體系依然十分落後。三是人類社會在應對病毒突襲之類的非傳統安全方面,整體防範機制仍顯滯後。
埃博拉疫情給全球敲響了警鐘。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地聯繫在一起。人類創造無限發展機遇的同時,新的挑戰也隨之生成。人口的大規模流動,為惡性傳染病蔓延創造了可能。
埃博拉疫情最初看上去像是個別欠發達國家的局部問題,但在今天的地球村中,它可以迅速演變為地區甚至全球性問題。索馬利亞海盜能夠切斷全球經濟的運輸命脈,西非的埃博拉病毒同樣可以穿透全球衛生防疫體系的網路,威脅整個人類的生命安全。沒有哪個國家是孤島。隨著全球關聯性增強,局部的公共衛生和防疫問題成為整個地區乃至影響世界的問題,印證了當今國際關係內涵的重要變化。
打贏這場埃博拉阻擊戰需要全球合作。從目前來看,西非地區應對疫情蔓延的能力有限,疫情跟蹤、流行病學檢測、實驗室支援等方面亟須國際社會加大援助力度。非洲開發銀行行長唐納德 卡貝魯卡表示,受影響的國家急需緊急援助,以建設醫療衛生系統。中國紅十字會已經向幾內亞提供了緊急醫療物資和人道主義現匯援助。中國駐這些國家的醫療隊也在積極參與防治疫情。
與此同時,埃博拉疫情給西非國家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也不容忽視。旅遊禁令、關閉邊境通道等措施在眼下實屬必要,但對當地經濟打擊巨大。賴比瑞亞總統約翰遜—瑟利夫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埃博拉病毒“攻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後果”。
從長遠來看,推動全球防疫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需要世界各國在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整體經濟發展戰略、對外政策等方面進一步增進協調配合。埃博拉疫情再次提醒人們,應對全球性挑戰,唯有從共同利益出發,積極展開闔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某些國家和地區在經濟全球化大潮中被逐漸邊緣化、不能實現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它們終將會以另一種方式來制約全球的穩定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説,下一步如何幫助當前暴發疫情的西非國家完善防疫體系,也是一個如何讓這些國家更多地分享經濟全球化成果、進而維護全球穩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