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政放權不能“簡掉”監管

時間:2014-06-09 13:53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6月6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部分省市經濟工作座談會,就經濟工作的管理作出部署。他提出,越是挑戰多困難大,越是要下好改革先手棋。這次經濟工作座談會與國務院近期召開的幾次常務會議一起,向人們給出了明確的政策信號,面對經濟下行的不利局面,堅持從改革中釋放紅利。與此相呼應的是,在6月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又取消下放新一批共52項行政審批事項,將36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事項改為後置審批,並先期取消了一批准入類專業技術職業資格。

  簡政放權,這是新一屆政府在去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上完成“組閣”後唱響的一個“主旋律”,用李克強總理的話來説,就是要堅決斬斷“政府亂摸市場的手”。在這方面,中央政府率先垂范,在去年已經取消和下放了400多項行政審批事項的基礎上,今年又準備取消和下放200項以上審批權。

  政府希望以此來釋放被過多的行政審批束縛的市場活力,為經濟穩增長注入新的動力。一年來的簡政放權已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儘管經濟增速下降的局面還沒有改變,但社會就業卻沒有下降,尤其是在企業註冊登記制度改革後,新註冊企業的數量出現了迅速上升,表明原來受到束縛的市場活力正在釋放出來。只要這種趨勢能夠持續下去,那麼,即使GDP不能再像以往那樣高增長,經濟運作就仍然是穩健的,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堅決地斬斷“政府亂摸市場的手”,將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從審批型改革為服務型,是關係到經濟轉型之後能否保持穩定增長,特別是民眾能否通過自由創業、競業實現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李克強總理曾經提到,他在內蒙古考察期間,隨機詢問一位前來辦證的市民,他要註冊一家糧食流通企業,仍然要到糧食局辦理審批手續。其實,糧食市場早已放開,而且還存在賣糧難,糧食局的前置審批已經多餘。

  類似的例子應該有很多,比如鄭州市政府最近出現的“西瓜辦”,直觀地反映了政府對微觀經濟干預的強烈衝動。很顯然,這只是滿足了政府的權力慾望,而它對社會的創業動力和市場的自由交易都是一種負能量。

  簡政放權是為了激發市場活力,但這不等於政府可以當“甩手掌櫃”,從此只能無所作為。政府放權,放的是前置的行政審批,但在這同時,政府則應加強事中、事後的監管。政府職能轉變的核心要義應該是“放管結合”。所謂“放管結合”,就是政府不再隨便干預正常運轉中的微觀經濟,但放活不是放任,而是要利用政府的力量,建立起一個公平競爭的、健康的市場。

  在最近召開的另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表示,他在基層調研時發現,有些地方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一些政府官員抱著“只要不出事,寧願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的態度,敷衍了事。為此他曾經憤怒地斥責一些地方官員是“尸位素餐”。

  在政府職能轉變的推進過程中,在取消事前審批的同時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是一輛車子的兩個輪子,只有當它們一起運轉的時候,社會經濟才會展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而對於地方政府來説,在取消和下放了大量行政審批事項後,如何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

  以前,一些政府部門習慣於事前審批,圈一畫、公章一蓋就萬事大吉,對市場上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等現象熟視無睹,甚至為了地方上的經濟利益,對於造成環境污染,甚至生産不健康食品的企業放任庇護,以至市場上經常出現有毒食品,這與政府部門監管鬆懈有直接關係。政府一手要抓持續簡政放權,一手要抓及時跟進事中事後監管,以此來營造和維護公平、公正、法治的市場秩序,這就要求政府管理要更加透明、規範、高效,為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支援和保障。(周俊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