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低價藥應強化招投標反腐

時間:2014-05-09 09:31   來源:法制日報

  低價藥的利潤空間本來就小,如果企業還要在藥品招投標環節去公關,自然會壓縮低價藥的利潤空間,影響企業生産低價藥的積極性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5月8日宣佈,為鼓勵藥企生産低價藥積極性,減輕患者使用高價藥的負擔,國家取消280種低價西藥和250種低價中成藥的最高零售價,生産企業可在西藥費用日均不超過3元、中成藥日均費用不超過5元的前提下自主定價(5月8日新華網)。

  在近年來低價藥頻頻“中標死”的情況下,有關部門不久前專門開出了一個處方——《關於做好常用低價藥品供應保障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採取取消零售限價、網上陽光采購、建立常態儲備、優先註冊審批等新措施來拯救低價藥。這次發改委公佈了530種低價藥最高零售價被取消的清單,就是以實際行動來拯救低價藥。

  這次取消530種低價藥的最高零售價,顯然是想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以調動藥企生産供應和醫院使用低價藥品的積極性,這樣一來,以往藥品廠家因利小而不生産、零售者因追求高利潤而不開單的情況有望得到改觀,已經消失的低價藥有望復活,處於消失邊緣的低價藥有望重新恢復生機。

  顯然,取消低價藥最高零售價也會引發一些擔憂,如果藥企有興趣生産低價藥,醫院與藥店也有興趣銷售低價藥,那麼低價藥會不會變成高價藥?對於這種擔心,有關方面有多招來應對。比如,加強監管以防止企業濫用自主定價權;再如,通過日均費用來控制藥價上漲等,但這些措施的實際效果還有待檢驗。

  儘管有關部門為拯救低價藥出臺了專門的《意見》,打出了組合拳,尤其是取消最高零售價很有針對性,也獲得某些藥企認可,但在筆者看來,似乎還不夠,能否促進低價藥生産、銷售又不大幅漲價,也有待觀察。要想讓低價藥重出江湖,除了已經明確的組合拳外,有關方面還可以做得更多。

  首先,還應該給低價藥輸血。無論是生産商還是零售商,都是追逐利潤的,有一定利潤才有生産和銷售的積極性。但在現有措施中,誰來給生産商和零售商的利潤埋單,似乎沒有明確,其結果可能就是,通過患者來埋單調動生産商和零售商的積極性,這必然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雖然有一些措施來控制低價藥漲價,但不一定有效。筆者以為,要想避免低價藥漲價,有必要通過一些財稅政策給生産商和零售者輸血,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比如説,對生産、零售低價藥的企業要麼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補助,要麼給予一定幅度的減稅。

  其次,還要防止低價藥改頭換面成高價藥。也就是説,把低價藥變身的路堵上。據悉,廉價經典藥的退市,退的只是廉價,而非藥品,一些廉價經典藥通過換劑型、換名稱、換包裝,改頭換面成新藥後,身價就會漲五六倍甚至幾十倍。必須在新藥審批、市場監管環節防止低價藥變暴利藥。另外,要鼓勵競爭以降低整個藥品市場的利潤率,這樣,某些藥企就不會放棄低價藥、熱衷高價藥。

  另外,必須加強對藥品招投標環節的反腐工作。低價藥的利潤空間本來就小,如果企業還要在藥品招投標環節去公關,自然會壓縮低價藥的利潤空間,影響企業生産低價藥的積極性。儘管藥品招標採購制度探索了多年,但是貪腐現象屢有發生。我們要意識到,遏制藥品招投標腐敗也是拯救低價藥的一味良藥。(張海英)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