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評論中心  >   大陸觀察

多一些“雪前送炭”

2014年01月07日 13:4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大雪來襲,為群眾送去冬日裏的融融暖意;霧霾籠罩,為拯救清新的呼吸頻頻出臺舉措;馬路擁堵,用交通管理創新為暢行無阻鋪路……一些地方針對各種問題的雪中送炭,贏得了不少群眾的聲聲讚美。回過頭來看,如果變雪中送炭為“雪前送炭”,群眾是不是更滿意?

  或許有人會説,能做到雪中送炭已屬不易,在此基礎上還要求雪前送炭,是不是有些求全責備,甚至矯情?實則不然。雪中送炭乃是在問題已經出現下的被動應對,雪前送炭則是把握規律、未雨綢繆,把問題想在前面,屬於“主動式”。顯然,雪前送炭成本更小、效率更高,群眾更歡迎。

  中醫把“治未病”作為懸壺濟世的最高境界,《黃帝內經》中説,“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等到出現問題才來出謀劃策,行動再快也是姍姍來遲;防微杜漸、早為之圖,則能夠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避免可能出現的損失。

  現實中,做到雪前送炭並不容易,這需要一種勇於任事、敢於擔當的責任意識,一種“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的工作作風,一種善於探知規律、敢為天下先的能力素質。而這些,恰恰是一些領導幹部所缺少的。有的慣於向上看,懶於向下看,致使一些苗頭在眼皮底下滾雪球般越積越大,最終發展成為棘手問題;或是依賴於“亡羊補牢”,造成“沒出問題無事可抓,出了問題後悔沒抓”的被動局面。

  雪前送炭的環境同樣重要。到基層調研,聽到有同志講:兩個環保局長,一個未雨綢繆,把治理污染的工作做在前面,天藍水清是一種不變的生活狀態;另一個靜觀其變,等到污染問題已經非常嚴重,然後才開始治理污染、重整河山。結果,獲得提拔的往往不是前者,而是先污染、後治理的環保局長。因為把工作做在前面是潛績,待到污染再治理則屬於顯績。這何嘗不是其他領域工作的一個縮影?一些領導幹部不願意雪前送炭,正是看到等問題出現之後再來解決,可以“玩寇自重”,獲得展現政績的機會,這也是很多問題由小拖大、由大拖炸的重要原因。

  潤物無聲的雪前送炭與熱熱鬧鬧的雪中送炭相比,雖然不顯山露水、引人注目,卻更能反映一個人的能力和成績。主動找問題與被動等問題相比,也更能展現一個人的工作作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提高工作的預見性,避免出現問題之後的臨時性、盲目性,方能讓事業發展事半功倍,也才能贏得群眾長久理解和支援。(蔣順利)

[責任編輯:張潔]

海峽時評
深度幕後
七日視點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