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腐敗的本質是權力尋租。記者調查發現,自主招生、破格補錄和調換專業日益成為高招腐敗的三大“重災區”,養肥了一批教育貪官,嚴重危害教育公平。東部某院校工作人員坦承:“點招也是隨行就市,由於今年點招指標下降,一個名額已經由去年二三十萬元漲到了100萬元。”一位211高校負責人則坦言,對於主管領導來的照顧某考生的“條子”,學校只能通過自主招生的途徑將其錄取。尤其是藝術及體育特長生領域的自主招生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成為有門路但成績不好的考生入學新通道(12月3日新華社)。
此前《北京青年報》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教授張可雲曾發表博文稱,“兩年多前我就認定,中國人民大學的自主招生肯定會出問題。”“100萬上人大,大家都聽説過。”報道出來後,張可雲矢口否認説過此話。100萬元上人大仿佛成了待解之謎,尚須坐實。而從新華社的報道可知,所謂的100萬元上大學並非虛妄之言,“一個點招名額賣100萬”確實存在,此事發生在東部某院校。這家院校究竟是什麼大學,有待求證。
點招,是較為生動的表達,顧名思義,指高校在招生時點名錄取某一考生,哪怕分數再低,只要被點上名也可被正常錄取。當然,不是誰的孩子都能被點上名,有的農家子弟哪怕離分數線只差一分,也難被眷顧,而有的人離分數線差了數十分也許一百多分,但有資格被點上,前提是其父母乃權貴或巨商。100萬元,對平民子弟來説,簡直是天文數字,對那些富豪來説也就是毛毛雨。
高校試點自主招生的初衷本是為了提高高校的招生自主權,讓少數考分不夠但某一方面拔尖的專才能夠進入高校深造。但在政策具體執行中,漸漸異變成為權力和金錢交易的點招,成為一小部分特權群體專享的優惠。這顯然背離了自主招生的設計本意,誰瓦解了制度尊嚴?與其説是權力和金錢,不如説負責招生的人權力過大,以及有的高校沒有節操,為了取悅于權力和富商,而故意架空、踐踏制度。
點招是不折不扣的招生腐敗,不僅傷害了教育公平,更使自主招生污名化。據《現代快報》6月7日報道,時任江蘇省教育廳辦公室副主任的劉某某,先後受人委託或牽線,為他人辦理過兩所高校的點招,受賄31萬元,後被判刑10年。這一案件具有標本價值,其一,點招確實存在;其二,點招確實淪為腐敗通道。
今年5月,江蘇省教育廳公佈了《江蘇省2013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意見》,明確要求取消點招。其後,教育部也專門下發通知,開展以整治點招違規行為為重點的專項治理,對於違規降分錄取的點招行為一律立案查處。對於違規錄取的學生,責成主管部門不得予以學籍註冊。有人認為,不宜一刀切地取消點招,誠然,如果全部取消,那些偏才怪才也就失去了上大學乃至上名校的機會,但在點招已經被異化的語境中,取消並無不妥。至於招錄偏才怪才可通過更透明公正的方式遴選。
是該將淪為腐敗通道的點招點掉了!不僅點掉點招,其他可能存在腐敗的招錄模式也應該梳理乃至清理,以重建公眾的信任。有學者認為,“根除高校招生環節的黑幕,需猛藥醫治,良方就是關鍵資訊要公開。”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此話不錯,問題的癥結在於,陽光能否照進所有的角落,如何讓陽光殺毒,又如何確保那些黑幕見光死?減少招生腐敗,光在陽光上下功夫還不夠,還牽涉到辦學體制的改革,以及削弱過度行政化的威權等等。(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