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深化改革決定全文公佈。其中教育改革部分決定提出,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不分文理科。
其實,不設重點班、不分文理科近年在各地都有試點。不設重點班甚至還寫進了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各地也發佈了多條“禁令”。可是效果並不盡如人意。因為這會動搖“學霸”的地位,也遭到希望子女成為“學霸”的家長和老師的強烈反對。譬如,不少家長就反映,不分重點班級,就得不到優勢教育,對於孩子來説,很不公平。學霸從小學、初中一路“重點”過來,為何到了高中就變成“普通班”?
同樣,不分文理科在不少地方也遭遇抵制。矛盾集中在,取消分科不僅不會減輕學生負擔,相反還會加重他們的負擔。取消前學6科,取消後學9科,科科都要非常努力。更為根本的矛盾在於,目前的課程改革,雖然名為“綜合”,實質還是以文理劃界。一些省份大綜合改革甚至已經流産。
最近,一首叫《學霸去哪兒》的神曲非常流行。歌詞寫道,“學霸當道,誰敢攔路。學霸們一直都在看書,連上廁所都要跑步。學渣你不要對我注目,你不及格也不要認輸”。一首歌倒盡了普通班“學渣”的心酸,也唱出教育改革的艱難。
此次《決定》的突破之處在於,在提出以上具體目標的同時,提供了一個徹底解決困境的頂層設計。即從改革招生制度入手,打破“學霸為王”的迷局。《決定》提出,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宏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作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這意味著,高考招生制度本身將會有重大變革,“指揮棒”不再圍著學霸轉,那麼教育公平權、學生減負也就水到渠成。
無論是文理分科,還是重點非重點分班,歸根結底都是高考“計劃經濟”的産物。如今,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調動學校、政府、社會、專業考試機構多方力量,打破原有的等級和學科格局,讓學生身體心智得到充分舒展。
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蔡元培先生有教育名言:思想自由、相容並包。在五四前的北京大學,也是文理分科。蔡元培力推改革,提出“溝通文理”, 撤銷文、理、法三科界限,最終激發了五四一代學人的思想創造力。如今,教育改革,終於邁出重新出發的一大步。(付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