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寒的出身、教育的缺乏恰恰成了這些農民工自強自立的原始動力,尋找勞動的尊嚴,追求工作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同樣是農民工的夢想。他們紮根于各自的行業多年,且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辛苦與努力。
高薪與農民工,當二者聯繫在一起,會是怎樣一種因果關係?近日,本報連續刊發一組“解密高薪農民工”的報道,探尋不同行業的務工者月入萬元、甚至年薪百萬的“秘密”。這其中不但包括了每天勞動十幾個小時、被多種職業傷害隱患包圍的鋼筋工、瓦工、玉雕工,也包括了因經驗豐富、本事了得而收入頗豐的月嫂、貨車司機,還包括了癡迷科研、掌握3項國家專利、成為公司股東的“金領”農民工。雖然工種不同、地域不同、年齡不同,但這些農民工的高薪“秘密”呈現出相似之處:體力勞動也好,腦力勞動也罷,他們都紮根于各自的行業多年,且付出了超越常人的辛苦與努力。
高薪,在人們的慣性思維中,與名校畢業、高學歷、優越的家庭背景,甚至某些特權有著密切關係。因此,當出身農村貧寒家庭、只有初高中文化、一切都靠自己打拼的農民工也加入高薪的隊伍時,他們無法避免地要面對來自外界的艷羨和好奇。揭開這一高薪群體頭上覆蓋的面紗,將他們真實的勞動狀態呈現在公眾眼前,我們看到,貧寒的出身、教育的缺乏恰恰成了這些農民工自強自立的原始動力,尋找勞動的尊嚴,追求工作的成就感和生活的幸福感,同樣是農民工的夢想。高薪,只因付出超乎常人的“高辛”,沒有任何走捷徑的秘密。
農民工中高薪群體的存在令人欣慰,這一定程度上淡化和消除了一些圍繞“農民工”這一標簽而固化下來的社會偏見。然而,檢視這一群體我們發現,這個群體仍然只是少數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12年末,全國外出農民工每人平均月收入僅為2290元;即使是在農民工收入水準相對較高的直轄市,他們的每人平均月收入也只有2561元;在收入最高的行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建築業,這個數字分別只有2735元和2654元。比高薪農民工更普遍、更常見的是,大多數農民工仍處於城市生活的底層,一些人的收入甚至低於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標準線。
而高薪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保障缺乏、職業傷害潛伏。像“金領”農民工那樣年薪百萬的成功者,只是少數人中的更少數。我們看到,玉器加工廠內粉塵瀰漫噪音刺耳,工人缺乏有效的防護措施;鋼筋工、瓦工、月嫂,睡眠只有3小時是常態,腸胃病、腰肌勞損等小毛病纏身很普遍。在看似美好的收入背後,是不怕吃苦的農民工對冷門工種的選擇,他們的“高辛”貨真價實,而五位數的“高薪”則很容易縮水。
在市場經濟規則下,高薪農民工的出現只是勞動力價值的適當回歸。這樣的高薪群體,我們樂於見到更多。不過,我們更樂於見到的是,所有農民工的合法權益都能得到保障。如此,他們付出“高辛”才沒有後顧之憂,獲得的“高薪”才不會輕易打折。(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