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的尊嚴從哪來

時間:2013-11-08 13:58   來源:新京報

  今天是記者節。

  今年的記者節又與往年不同。我們剛剛經歷了一次媒體公信危機,而且,很多媒體也面臨著廣告下滑、發行下降的生存危機。在這個深秋時節,這個記者節不好過。

  當下,很多媒體人都在反思,在各種利益與力量博弈、機緣和危險並存的社會情境中,如何安身立命。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話題,然而,不管眼前有多少困難,在這個屬於記者的節日裏,我們仍然需要重申媒體的尊嚴和記者的尊嚴。

  雖然現在收取“黑錢”報道虛假新聞、有償新聞的是少數記者和少數媒體,但是,不可否認,這傷害了整個行業的尊嚴。這些醜聞呈現了當下媒體行業還存在另外一種生存法則:個別媒體和記者以出賣新聞的客觀真實原則,以出售公義、良知,甚至以新聞敲詐等違法犯罪的方式活著。顯然,這樣的媒體和記者沒有任何尊嚴可言,這樣的媒體和記者應當被驅逐出行業隊伍,並受到法律的制裁。

  很多人擔憂,目前傳統媒體的生存困境,會不會刺激更多媒體和記者下調職業底線?畢竟,經營困難或許會讓上述“生存法則”更具誘惑。

  然而,越是這樣才越應該堅持新聞職業倫理。若背離道義,陷入“新聞尋租”的泥潭,只會是自我尊嚴的矮化,損害新聞可信度、媒體公信力。一個沒有公信可言的媒體,不會得到民眾的認可,同樣也會被市場拋棄。這樣的媒體沒有任何價值可言,當然也沒有任何出路,更談不上什麼發展。

  這個時候,我們之所以重申媒體的尊嚴和記者的尊嚴,就是因為,只有堅守新聞職業倫理才有尊嚴,尊嚴之於媒體與記者,是價值歸依與精神基點。實質上,只有抹上尊嚴的油彩,媒體和記者對真相的描摹、對公義地圖的勾繪,才能綻放光色,直抵人心;也只有以尊嚴托底,在筆尖、指尖和鏡頭之巔舞蹈的媒體人,才可背起道義行囊,勇往直前。

  媒體與記者的尊嚴,也決定著新聞的營養。記者無疑是一群行走者,執理想以逐公義,懷執念以索真相,在新聞路途中,啟程、遠行、守望、再出發……踩下的,是一串厚實而堅韌的腳印。以在場姿態、責任感鑄就的文字,才能在資訊混亂的網路空間中定訟止紛,引發共鳴,激起公共迴響。

  媒體與記者的尊嚴最終也關係到每一家報紙、網站、電臺、電視臺的生存與發展。對媒體、記者來説,恪守自律、遵循法規,才可壘起尊嚴的支點。公正、真實、客觀地呈現事實,是記者本義,也是其面對危險保護自身的最好方式。

  在當下,我國的媒體和記者,除了呈現真相、反饋民意,還充當著輿論場之間的“連接帶”,作為專業新聞力量,助推社會趨於“穩恒態”,其作用不容抹殺。所以,這份尊嚴,也應被社會呵護,被制度保障,為媒體和記者築起法律等屏障,修復其“尊嚴缺角”。

  在現有的新聞格局與輿論氣候中,媒體和記者的尊嚴,須以多重力量托起:媒體與記者的潔身自律,社會呵護,制度護航。如此,媒體與記者才能以文字為麥克風,傳播真相與公義,也才能應對各種市場挑戰,在新媒體時代獲得更好的發展。(社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