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公務員局發佈《誠信報考,從我做起——致廣大參加公務員錄用考試的考生》公開信,提醒考生勿弄虛作假騙取資格,勿“試考”浪費資源。據悉,“公務員錄用考試違紀違規與誠信檔案庫”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記錄在案者將無法參加此次“國考”報名,已確認參加面試卻臨時棄考、錄用報到時放棄職位等也都將記入此誠信檔案庫。(10月15日《北京晨報》)
一般民眾對“試考”一詞可能不太了解,但對關心企業招聘、公務員考試的群體來説,“試考”早已算不得一個新詞。兩年前,媒體就曾聚焦過“試考族”,即那些原本不具備報考資格卻要通過作假的方式力爭一試的人。當時,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70.2%的人表示身邊存在“試考族”,84.2%的人認為“試考”對求職會有幫助,僅有21.1%的人明確反對“試考”行為。可見,社會對於“試考”現象基本上還算是寬容的。
這一次,國家公務員局通過公開信的方式,表明瞭反對“試考”的強硬態度,這是官方不夠寬容嗎?對這個問題作出判斷,仍需回到“試考”行為本身。對於“試考”的考生本人而言,這首先是一種違背誠信原則的行為。考試作為公平選拔的手段,必然會設置一個報考條件,比如取得本科以上學歷、具備2年以上基層工作經驗等,不符合條件的人要想參加考試,少不得要説謊。這些看似細微的小事,卻是染臟誠信源頭的污水。尤其對國考而言,它所要選拔的乃是國家公職人員,如果應試者居然對自己的不誠信行為毫不介意,而社會也漠然視之,那麼我們將如何指望公務員隊伍健康純潔,畢竟一切道德狀況都不是憑空生成的。
“試考”之所以只是試試而已,那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通過筆試之後還有更為嚴格的資質驗證環節,不符合條件的“試考族”即便有幸通過筆試,一般到了這個環節也就知難而退了。對於他們來説自然是毫發無損,而且還會獲得應試的經驗和挑戰的信心,因此何樂而不為呢。但是,“試考族”除了自己之外,大概忘記了社會和他人。于社會而言,拿出更多的資源去甄別和應付“試考”者,無疑是一種資源浪費。于其他考生而言,這些無資格競爭者的摻和,干擾了考試秩序,更有可能損害實質的公平。
由此看來,對“試考”説不,有其必要性。當然,也有論者指出,“試考”現象頻現乃至到了成“族”的地步,一方面見證大學生群體就業之痛,一方面也表明公務員考試製度在資格甄別方面尚存漏洞。作為原因分析,這樣的意見很有道理,但是它不能成為“試考”有理的依據。越是就業艱難,越是要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一面怒斥“蘿蔔招聘”,一面不顧他人利益頻頻“試考”,這樣的分裂表現很難説是愛公平愛真理。這次有關方面反對“試考”也不再停留于口頭號召的層面,而是加入了誠信檔案庫的制度化應對措施。“試考族”入庫的結果,將是若干年無法報名參加考試,這樣的懲戒機制,對於勸阻“試考”或有警鐘之效。
當然,“試考族”的主觀目的不在於踐踏公平,而僅僅是為了獲得一些經驗和信心,此心可鑒,此情可諒。而滿足年輕人的這點願望應該並不困難,相關高校完全可以在就業指導中多搞一些模擬招聘、模擬國考之類的活動,讓大學生在不冒道德風險的情況下就能獲得求職與就業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