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空氣品質評價需更多“答疑解惑”

時間:2012-06-13 10:47   來源:新民晚報

  日前,一篇有關“上海空氣品質持續超標”的微博引起關注。上海環境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幾日,受氣象因素影響空氣品質確實出現超標情況,但以小時濃度值來評價空氣品質的方法不具科學性。華東師範大學有關專家對此表示,連續幾天都是霾的天氣,而且污染濃度值一直比較高,那麼關注小時濃度就非常必要,一方面是關心污染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污染物的變化情況。

  的確,與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的專業性相比,加上評價標準體系等因素影響,一般市民對上海空氣品質的評價大多只能來自感受。不過,當環境監測部門公佈的空氣品質數據及其評價標準,引起市民和行業專家討論時,相關部門就應當、也有義務對此作出更多的“答疑解惑”。

  前幾天的空氣品質雖是受到本地與周邊地區疊加影響,“臟兮兮”的評價也是源於人的主觀感受,可10日的空氣品質卻被評價為“良”,就不能不令市民感到疑惑:按一般理解,空氣品質的“優、良、輕度污染、嚴重污染”評價標準,理應瞄準對人體健康的不同影響程度,那麼,被評價為“良”的“臟兮兮”的空氣對人體健康有沒有危害?環境監測部門公佈的監測數據,應當得到社會公眾的信服與認同,為此,相關部門應該向市民進一步作出具有説服力的解釋。(周義興)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