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女乒心理戰 看如何在風暴中處亂不驚
北京時間8月17日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乒乓球女子團體決賽在北京大學體育館舉行。最終,由張怡寧、郭躍和王楠組成的中國隊3-0戰勝新加坡,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的首個團體冠軍得主。對於實力超群但又面臨主場作戰壓力的女乒姑娘來説,能夠站在領獎臺上不僅僅説明瞭她們訓練的成功,也證明了球隊對於球員的心理調節達到了一定的高度。下面就為大家揭秘中國女乒的心理訓練成功之道。
如果想在奧運會上取得好的成績,那麼就必須在賽前的封閉訓練中實現既定的目標。而與此同時,外界對比賽的關注也更加密切,“運動員面對著大量的有關比賽表現的評價和期望報道時,可能有積極作用,如使人更加興奮,也可能有消極作用。”中國女乒認為這一階段的消極作用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思想發生混亂:某些運動員賽前會對比賽勝負所帶來的結果想得很多,造成自己認知失調和心理負擔過重,在訓練中不能完全投入,在比賽中也不能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準。二是自我評價發生偏差:個體通常會借助外界的評價來認識自己,年輕運動員更是如此。但是,新聞媒體等外界環境可能會因為不了解真實情況或故意製造噱頭等原因做出不客觀的評價。運動員處理不好,往往會對自己的自信心和參賽角色定位造成影響。
提出了問題,中國女乒的心理專家們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之道。首先就是要對新聞媒體報道和外界人士評價的客觀性保持清醒的頭腦。
中國女乒明確指出,國內一個對體育記者專業化程度的研究指出:在從事體育記者的工作者中,由體育院校所畢業的工作者只佔約12%。這個比例告訴我們體育記者對體育運動的了解程度著實令人懷疑。因此,當運動員面對著新聞媒體的評價與報道時,要時時問自己,“他是否真地了解乒乓球,了解‘我’?”要避免對這些資訊的盲從。
此外,中國女乒強調:作為運動員,真正了解自己的只有兩人,一是你自己,另一位莫過於自己的教練。女乒要求運動員在賽前要和教練一起根據自己的競技水準,仔細地分析自己的優勢在哪,不足之處有什麼,如何進行改進,從而做出冷靜的、客觀的自我評價。
最後中國女乒的心理專家為運動員點明瞭比賽成功的標準:雖然比賽中某項冠軍只有一個,但參賽者都有可能成為成功者。因為成功的標準是:儘自己最大努力傾注于比賽的全過程,在自己原有技戰術實力的基礎上取得了正常發揮的成績,就是成功者。同時中國女乒要求運動員們在一場比賽結束後,無論比賽結果如何均應對自我形象進行重新評價,做到榮辱不驚。專家們建議運動員根據比賽勝負情況對自己予以不同要求:勝者必須針對比賽找出幾條缺點,負者則應針對比賽找出幾條優點,總的目的在於糾正賽後自我形象偏差,為以後的比賽奠定良好基礎。( 郭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