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物流共用成為數商興農關鍵一環

2022-08-07 16:52:00
來源:農民日報
字號

  農村物流體系作為連接城鄉生産和消費的重要紐帶,有力促進了工業品下鄉進村和農産品出村進城,實現了城鄉生産與消費的有效對接,在助力脫貧攻堅、賦能産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農村創新創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農村電商領域提出了實施“數商興農”工程的新任務,《“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也對這一工程進行了詳細部署,即根據“商”與“農”互聯互促的經濟規律,重點著眼于改善農村電商基礎設施、物流配送和農産品電商化,促進産銷銜接。

  數商興農的時代機遇

  城鄉連接緊密、功能技術健全、雙向運營保障的農村物流體制,是主動適應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近年來,面對複雜多變的市場行情,我國物流産業積極進行有效變革,農産品物流高速發展,數商興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時代機遇。

  一是精準靈活的政策支援。近年來,國家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始終關注、把握農村電商的發展趨勢和規律,大力支援農村電商的發展。從2005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到“電子商務”,到2022年提出實施“數商興農”工程,農村電商的發展和佈局思路逐漸明確。各大物流企業紛紛響應國家號召,建基地、建倉儲,完善農村物流網路,農村物流的龐大需求也因此進入了快速釋放時期。二是紮實有效的科技支撐。隨著數字化賦能農業農村,數字經濟也正引領著農村電商發展的新趨勢,有效解決了許多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農産品線上“品牌化+平臺化”方向趨勢發展明顯,相關物流的交通運輸、流通加工、産品包裝等多環節也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三是龐大穩定的市場需求。當前我國農村市場展現出的消費力已經證實,數商興農必將成為電商平臺開拓新業務,帶動新産業的競爭高地。

  數商興農的現實挑戰

  農村電商一方面是滿足消費的新渠道,另一方面是售賣農産品的重要途徑。數字技術和數據要素賦能農村電商發展,其中蘊藏著巨大的市場容量,在物流網路建設及其相關領域,快遞企業正在積極佈局。但網售商品也同樣需要適應海量網民的消費偏好,産品標準化程度要高,物流速度要快,這些方面恰恰是農村電商的短板。具體來看,由於農産品資源分佈的分散性,物流量、物流方向、物流路徑難以統籌管理,直接造成了物流環節冗余、物流時間增加、物流損耗增大、物流成本上升、物流效率低下等諸多問題,因而需要有物流集散中心來集中貨物,這便對數商興農任務的實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下鄉進村角度來看,農民網購商品量少且居住分散,農村電商面臨“長物流鏈+低消費密度”的困境,幹、支線物流與末端配送間無法有效連結。此外,農村物流站點不同於城市,“最後一公里”運輸半徑比較長,同城同村配送尚不發達,因而需要充分利用好農村線下已有的設施,如小超市、小餐館等,增加農民快遞提貨點,完善本地化配送服務。從出村進城角度來看,農村物流運輸的商品中,很大部分是生鮮産品。受到生鮮農産品集中上市後保鮮儲運能力制約,農産品“賣出難”和價格季節性波動的矛盾突出。因此需要解決生鮮農産品的冷鏈運輸問題,即需要完善從冷鏈倉儲到冷鏈運輸的全套冷鏈配套設施,這既需要高效的倉儲設備,也需要保鮮技術的加持,這將是農村物流最大的機遇,也是最大的挑戰。

  數商興農的實現路徑

  共用經濟制度的潛在利潤來源於規模經濟、風險分散、促進外部性內在化、降低交易費用等方面。農村物流具有共用經濟的天然因子和有利條件,這種共用可以是租賃共用模式、交換共用模式、資源共用模式等。從概念上講,物流共用指的是共用經濟背景下,利用數字資訊技術平臺共用資訊,各電商企業通過規劃合理的配送方案,共用倉儲、配送等服務,從而提升物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數商興農過程中的物流共用,不僅會使共用參與者經濟收益提高,而且還將實現系統的整體效益大於個體獨立運作效益的總和,推動整個物流系統實現巨大變革。

  資源重組配置。長期以來,相關部門大量投資農村公共服務建設,有效解決了許多制約農村電商發展的瓶頸問題。然而,對於大多數農村地區,物流配送的主要服務對像是工業品消費者和農産品供應者。僅以農産品供應者為例,農産品物流是一種具有追加性的生産過程。在整個運作過程中,農産品物流需要打破空間與時間的束縛,因此農産品倉儲和物流末端配送的效率是農村電商發展能否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阻礙。在農村物流供應鏈中,由於農村居民分散,物流建設的集約模式必不可少,應對現有資源進行配置和重組,使物流站點、物流集散中心規模與當地物流市場需求相匹配,不可盲目擴大物流投入。這是因為自建物流、第三方物流在農村特殊的環境下可能無法發揮其優勢,反而會暴露其缺點,如自建物流成本過高、第三方物流重復配置、惡性競爭等。針對“下鄉”和“進城”的兩種流通渠道,應以集散中心為聚集點,以共用冷鏈物流為基礎,建設高效快速穩定的生鮮物流系統,才可讓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妥善解決快遞進村“最後一公里”和農産品進城“最初一公里”問題。

  組織重構升級。交易頻率與交易成本緊密相關,交易頻率的升高會提升相應的議價成本和管理成本。在這一理念下,共用物流的目的便是提高整個物流體系的組織能力、降低物流成本。首先,物流企業需要通過實現資訊化、智慧化來改造物流系統,一方面使其能夠快速響應消費者需求,另一方面農民也更易掌控農産品數量、品質、是否適銷對路,以智慧化、數字化優化農村物流的運營效率。在這一模式下,不僅可以降低農産品的生産成本與流通成本,增加農民收益,還可以實現農産品快速流通,儘快實現其價值轉換,為農民帶來實際收入的增加。從另一角度看,農産品尤其是地方特色農産品生産週期長、産量有限,一旦成為爆款,很難及時滿足大量需求。突破農産品成熟週期短暫的時間限制和地理銷售半徑有限的空間限制,需要通過組織重構升級,大幅拓展農産品消費的市場縱深。其次,利用智慧化物流集散中心,合理規劃農村物流骨幹線路,同時完善物流“毛細血管”的建設。最後,要靈活配置,針對農村季節性人員流動特徵,及時調度物流資源,防止物流資源浪費。

  産業協同增值。目前,大多數農村地區僅是停留在農産品的生産階段,包裝、保鮮、運輸、售後等環節仍不夠完善。這便需要讓物流電商下沉到村鎮,整合包括倉儲、搬運、裝卸、運輸等硬體資源,與村鎮已有業態融合,延伸新服務。農村物流供應鏈和電商加深融合,將推動農産品走出農村,也推動商品進入農村集市。在此基礎上,便可以物流電商為基礎,將就業帶到農村,諸如電子商務産業園建設、相關售後服務、電商直播等,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農村地區第一産業延伸不充分、産業鏈不健全和第二産業加工轉化率低等問題。

  以上應對路徑很大程度上需要通過物流共用和數字化手段來實現。數字化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增強資訊決策能力的前瞻性,提高資産的適用範圍與靈活度。農村物流供應鏈就是要向這種模式轉變,在資訊化過程中,資源重組配置、組織重構升級和産業協同增值,都可以採取資訊化、數字化的方式來優化。下一階段,農村電商應以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為基礎,雖然在理論上,共用物流有實現物流資源優化配置、提高物流系統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優勢,但仍需要從政策體系、基礎設施體系、人才體系及技術組織體系等環節全面考量,加速釋放農村電商對農業生産和農村消費産生的巨大潛能。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