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創造更多科技自立自強的中國經典(望海樓)

2020-12-18 08:1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列入2035年遠景目標。

  12月17日淩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安全著陸,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收官”。這是在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閉幕後,中國科技繼成功實現“奮鬥者”號萬米級載人深潛後,取得的又一重大勝利,是詮釋和落實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又一經典之作。

  提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儘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既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也是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的關鍵之所在。眼下,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實現格局重塑、優勢再造,比拼的是眼光、能力與智慧,考驗的是信心、韌勁與追求。

  科技創新本就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的特點。顛覆性科技創新更為艱難,既需要皓首窮經的耐心,也需要光彩奪目的天分,可謂“九死一生”,可遇而不可急求,唯有久久為功並取得關鍵性突破,才有可能柳暗花明、漸臻堂奧,實現“從0到1”的跨越,成就創新發展之輝煌。

  積跬步以致千里,匯涓滴而成江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必須堅定創新發展自信。創新自信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守株待兔,而是實事求是、真抓實幹、持之以恒,是幹出來、拼出來的,更是文化自信之基礎的民族自信的具體體現。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是我國科技創新的制勝法寶。

  萬水千山,道不遠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我們必須聚焦未來可能産生顛覆性和變革性技術的基礎科學領域,強化重大原創性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提升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只有固本強基,才能根深葉茂。科技創新從來就不是輕而易舉、一蹴而就的,只有夯實基礎,厚植全民族的科學素養,培育文理兼修的民族基因,才能在科技強國的征程中行穩致遠,進而有為。

  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還要遵循歷史前進邏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呼應人民群眾期待。要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不斷提升科技創新對外合作能力,積極構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衷共濟、共贏發展”的科技創新命運共同體,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深度融入全球創新網路,在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的國際科技合作體系中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

  古往今來,正是永不停步的“變革和創新”推動著人類文明的進步,自然科學的歷史才是人類真正的歷史。堅持科技自立自強,既是我們堅定的選擇,也是唯一的選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十四五”即將起航,面對全球科技競爭不斷向基礎研究前移以及國內國際雙迴圈新發展格局,我們要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牽引,在創新主體、創新基礎、創新資源、創新環境等方面持續用力,培育新一代具有報國情懷、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不斷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強勁動力。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