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省霞浦縣海洋漁業生産開創“四個第一”

  時間:2007-11-23 08:47    來源:新華網福建頻道     
 
 

熱點推薦:
文章排行榜
  11月11日一早,霞浦縣長沙村大彈涂魚養殖戶俞雲明就來到自家的養殖塘,上午在25畝養殖塘安下“火車網”,下午順利捕魚15公斤,收入1300元。在與買魚客戶聊天中,他説:“這兩年我養彈涂魚的年收入,約在五六萬元。真要感謝科技部門大彈涂魚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示範項目的研究,給我們送來優質苗種和養殖的新技術。”和許多人一樣,俞雲明是在大彈涂魚科研項目帶動下,實現增收致富的。

  2006年,霞浦縣海洋漁業總産值22.078億元,佔全縣農業總産值的71%;水産品總産量34.75萬噸,開創了霞浦海洋漁業生産“四個第一”:即海帶養殖面積全省第一,紫菜養殖總産全省第一,水産總量全市第一,淺海灘塗開發利用率全市第一。今年養殖海帶、紫菜、大彈涂魚和鮑魚,分別達到3.37萬畝、4.7萬畝、2.41萬畝、1億粒,其中海帶已創産值1.8億元,同比增長20%。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有望在去年4413元的基礎上,增長8%左右。

  霞浦海岸線長404公里,擁有淺海灘塗面積104萬畝。縣科技局局長房翔説:“在實施‘科技興海’戰略中,我們一直堅持走好自己的路子。”近兩年,全縣堅持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快淺海灘塗資源科學開發與利用。在縣科技領導小組指導協調下,縣科技局牽頭整合部門科研資源,聯手推進海洋科研項目的實施;合作建成34個科技服務機構,加大科技引聯、科技推廣的力度;同時捆綁農業開發資金,增加科技三項經費的投入,促進科技項目下海,農民增收上路。

  在海洋科研方面,堅持對準人工育苗研究、養殖關鍵技術研發和生産品種結構的調整。今年,全縣申報立項的4個省、市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就有《霞浦縣壇紫菜優良品係育苗、養殖及精深加工技術的研發與示範》、《海帶分苗機的研究與開發》、《壇紫菜優良品係育苗及養殖示範技術研究》等3項。此外,《霞浦縣域水産養殖産業培育及關鍵技術應用》作為寧德市唯一上報的項目,有望列入明年國家科技部科技“富民強縣”行動計劃;爭取補助地方科技基礎條件專項資金項目《水産品加工平臺建設》,目前也已報送到國家財政部。

  兩年來,霞浦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聯合申報立項省、市科研項目8項。其中,與廈門大學共同承擔的福建省“星火計劃‘一縣一業’科技示範重大專項”《霞浦縣大彈涂魚人工育苗及養殖技術示範》,今年7月順利通過省級結題驗收,其科研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準,榮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二等獎。今年參加“618”科技成果項目交易會,霞浦縣又成功簽約8個對接項目。其中,縣科技局推薦的《饅氏無針烏賊規範化人工育苗與養殖》,項目投資達1500多萬元。

  縣委將科技推廣列入部門、鄉鎮班子任期責任目標,在實行科技進步績效評估工作推動下,81個縣、鄉科技研究推廣機構和320名農技推廣人員(包括科技特派員),形成科技推廣的合力。推廣機構以及個人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舉辦科技培訓,通過採取技術承包、技術入股等方式等,促進了優質苗種的下海和養殖加工關鍵技術的入戶。

  據了解,兩年來全縣共建各類海水養殖人工育苗場站147個,確保10個沿海鄉鎮養殖戶能及時得到充足、優質的苗種;還先後投入經費455萬元,推廣淺海吊養牡蠣、紫菜固定樁調節式養殖、海區筏式養魚、高位池養對蝦等24項新技術,大大推進了海洋漁業生産的發展,農民收入大幅增加。(歐招生)

 
編輯:魏萌    
 
相關新聞
發揮優勢 加快建設閩臺合作農産品出口基地       臺灣農業界看海西:臺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      
廈門龍岩兩市將深化山海協作 服務海西建設       廈門象嶼保稅區將爭創世界知名保稅港區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